美國當局在日前表示,美國仍然希望將伊朗石油出口量下降至0,對此,高盛認為,考慮到短期內伊朗和沙特原油存潛在供應短缺,重申了其做多原油的立場,而市場正是出于下個月初美元即將對伊朗石油結算限制導致世界多國將無法使用美元向伊朗付款的擔憂,WTI和布倫特油價在10月初分別站上76和86美元的四年新高。
這就意味著,對即將于本周五的國內成品油價格調整窗口來說,油價的波動將會加劇,而對讀者朋友們比較關心的國內油價來說,正如我們多篇報道所分析的那樣,時隔五年后國內油價或將再進“8元時代”。
我們多次強調,過去幾十年以來,幾乎所有國家的石油交易都不得不使用美元,如果哪個經濟體不“順從”美元,那么就有可能遭到被美元間接控制的SWIFT體系的特殊限制,導致這個國家無法正常接收海外匯款和商品交易結算,進而影響到伊朗的石油交易,而油價正是主要受到這個預期的刺激已經出現連續四周上漲,甚至,投機客也開始押注,數據顯示,購買明年一月布油超過100美元期權的買單數量翻了一倍。
也就是說,現在油價正處于敏感時刻,但隨著后續美元制裁落地、伊朗具體的減產數量、美國是否有進一步動作來緩和油價上漲以及新增產能跟進,油價料將會逐步回到理性和宏觀基本面來,按高盛最新研報的解釋就是,如果排除伊朗因素,其它地區的基本面并不支持原油價格單邊上揚的行情。
布倫特原油近期走勢/數據來源TradingView
正因為伊朗石油與美元交易存在被限制結算,給伊朗石油和全球油市交易帶來不確定的可能性,事實上,中俄早已經清晰地察覺到美元會通過向SWIFT施壓而造成結算的威脅,正因此,中國外匯交易中心(CFETS)早在去年10月宣布,將為盧布和人民幣金融業務建立PVP(支付對支付)支付系統,而這件事給出的重要信息就是,人民幣也可以在伊朗石油問題上使出這張支付系統王牌,從而為伊朗石油繞開美元結算提供一個新選擇。
而伊朗也已提早布局,在去年4月就將伊朗的官方外匯報價已由美元改為歐元,數周前(8月23日),伊朗中央銀行旗下的外匯牌價網站Sanarate.ir也已將人民幣列為三大主要換匯貨幣之一,并取代原來美元的位置,此舉的目的就是讓美元不得在伊朗的商業中運作,正式與美元做了斷,而早在2016年1月,伊朗就宣布在與外國進行交易時停止使用美元結算,使用包括人民幣等貨幣簽訂合同。
與此同時,我們也注意到,俄羅斯相關部門目前也正在研究一個與伊朗以商品換石油的法律問題,而歐盟也在上個月宣布計劃將推出一個替代SWIFT的新結算系統(SPV)以幫助伊朗可以繼續開展合法的石油貿易。不僅于此,據英國《金融時報》數周前報道稱,俄羅斯還準備向伊朗的油氣行業投資500億美元,以緩解因西方能源企業(比如法國道達爾)退出投資后,支撐伊朗石油業的融資需要。
對此,俄羅斯《專家》周刊進一步分析稱,毫無疑問,中國公司將盡全力收購道達爾放棄的股份,而這在美國知名金融網站Zerohedge看來,一旦中國資本接替道達爾,那么人民幣原油期貨將在伊朗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而事實上,路透社早在今年5月就有報道稱,中國一家煉油巨頭企業已經簽署了首筆以人民幣原油期貨計價的中東原油進口協議,并且計劃簽署更多此類合約。
而據路透社在數周前報道稱,中國今年料將采取措施以人民幣支付進口原油,最早或于下半年開始試點計劃,報道稱,相關部門已非正式要求一些金融機構,以接下去用人民幣大規模結算進口原油而做好準備。
事實上,當中國利用以黃金為基礎的人民幣原油期貨點燃去美元化的火苗后,目前已經取得了亞歐石油市場的部分定價權能力,而伊朗也在今年稍早時就宣布與中國的商品貿易中完全去美元化,對此,有專家表示,雖然接下去來自伊朗的石油供應將會減少,但美元的限制結算在中俄打出多張石油王牌后,不太可能完全終止伊朗原油出口。
事實上,正如上圖路透提供的船運數據所示,目前除了韓國正式停購伊朗石油外,中國、日本的部分公司、印度等一些亞洲買家一直在進口伊朗石油,而下個月初的油輪數據可以幫助我們預測伊朗減產數量和其他產油國增產數量之間的差額,據高盛的數據模型分析顯示,伊朗每損失50萬桶/日的原油供應將會使得油價上漲約6.2美元/桶,但隨著人民幣原油期貨定價功能的初顯和接下去中國擬將用人民幣大量結算進口石油,也料將會降低溢價費用,并對控制國內油價上漲起到一定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