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個啥研究?
英國《衛報》稱,今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是真正的生理學獎,其核心在于身體對低氧環境的反應。當人體處于缺氧狀態時,促紅細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就會增加,刺激骨髓生成新的紅細胞,而紅細胞則會帶來氧氣。但是,氧氣含量減少是如何觸發這種反應呢?這就是今年的諾獎得主們想要回答的問題。
頒獎委員會成員、劍橋大學教授蘭德爾·約翰遜表示,“許多科學家經常用‘教科書式發現’這個詞,但今天這個真的是教科書式發現”,三位獲獎人“發現了一種調節氧氣含量下降時細胞如何適應的分子開關”。
據介紹,這個“開關”就是一種被稱為缺氧誘導因子(Hypoxia-inducible factors,HIF)的蛋白質。他們發現,在正常的氧氣條件下HIF會迅速分解,但當氧氣含量下降時,HIF的含量會增加。更為重要的是,HIF還可以控制EPO的表達水平,如果將其DNA片段插入某基因旁,則該基因會被低氧條件誘導表達。
關鍵詞: 諾貝爾獎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