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主席習近平10日出席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并發表主旨演講。他在演講中提出四項重大開放舉措,分別是: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創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資環境、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主動擴大進口四個方面。習近平強調這些重大舉措要盡快使之落地,宜早不宜遲,宜快不宜慢,努力讓開放成果及早惠及中國企業和人民,及早惠及世界各國企業和人民。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拉加德說,習近平主席在演講中提到進一步開放金融、保險、汽車等領域,降低貿易壁壘,提供公平營商環境,這些非常具體的舉措顯示了中國的開放創新和包容,相信在過去40年改革開放成功基礎上,中國今后會繼續取得成功。
四項重大開放舉措將對中國乃至世界經濟發展造成哪些影響?在中美貿易摩擦的背景下,中國擴大開放釋放了什么信號?在新舉措下國內的金融、保險、汽車等產業能夠應對新一輪開放嗎?
解讀1
“擴大開放新舉措不適用于發動貿易戰的國家”
經濟全球化是不可逆轉的時代潮流。正是基于這樣的判斷,我在中共十九大報告中強調,中國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堅持打開國門搞建設。我要明確告訴大家,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
昨日,人民日報客戶端推送了一篇名為《中國擴大開放新舉措不適用于對別國發動貿易戰的國家》的文章。文章表示,中國擴大開放的新舉措將惠及不少貿易伙伴,但不適用于那些違反世貿規則、動輒對別國發動貿易戰的國家!”
如何理解這一觀點?
人民日報文章稱,“在中美貿易摩擦激烈的背景下,也有人疑慮:中國擴大開放的新舉措是不是不得已而為之,甚至還有人別有用心的拋出‘美國施壓成功了’的論調。”事實則是,“從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到主動擴大進口,中國早有安排”,“今年全國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就提出,要擴大電信、醫療、教育、養老等領域開放,下調汽車、部分日用消費品等進口關稅”。
對于誰是“違反世貿規則、動輒對別國發動貿易戰的國家”,專家稱這明顯是指美國。“如果美國對中國發動貿易戰,中國未來在擴大開放方面的四個舉措,不適用于美國。”北大國發院副院長余淼杰向新京報記者表示,昨日上午在博鰲宣布的有關開放措施與商務部、外交部的態度并沒有區別。“如果特朗普對中國打貿易戰,中國肯定同等規模反制。反之,中國的開放大門將更加開放,增加進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