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稱“綠色產業鏈”、江蘇丹陽當地龍頭企業、上市公司大亞圣象(13.220,-1.45,-9.88%)(000910.SZ)屢遭當地居民投訴。如今,大亞圣象旗下圣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圣象集團”)又被環保協會除名。
近日,阿拉善SEE生態協會官微發聲明稱,因未將企業應盡的環保和社會責任,特別是綠色供應鏈的建設管理和監督責任履行到位,該組織華東項目中心宣布取消圣象集團會員資格。
對此,上周長江商報記者多次致電發函大亞圣象,但均無人接聽。截至發稿,也未收到任何回復。
經濟學家宋清輝接受長江商報記者采訪時認為,被阿拉善SEE移除會員資格影響很大,可能意味著該組織其他會員企業將停止與圣象集團合作,這將對圣象集團產生“致命”的影響。不但失去外部客戶的支持,而且品牌形象還可能會一落千丈。
企業排污頻遭投訴
作為當地龍頭企業,標榜“綠色生態鏈”,卻屢遭當地市民投訴。
今年4月,蘇州工業園區綠色江南公眾環境關注中心(下稱“綠色江南”)發文稱,圣象地板生產過程中產生環境污染,白煙氣味刺鼻嗆人,有多位當地居民反映長期處于這一環境下有頭疼嘔吐癥狀。
在綠色江南、公眾環境研究中心(IPE)和阿拉善SEE溝通會上,圣象集團也承認大亞人造板系圣象強化復合木地板的供應商之一,大亞人造板及該體系內多家關聯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散發明顯異味。
圣象集團明確表示,圣象將從供應鏈角度努力促成問題解決,就過往大亞集團下屬企業環境監管記錄的原因、采取的整改措施和目前的管理情況等提供相應的公開說明文件;安排與周邊居民協調溝通,獲得周邊居民的理解支持;督促大亞人造板集團完善項目監管、日常生產過程中的管理控制及排放物監測。
今年5月,丹陽市人民政府官網公示,2013年以來,大亞圣象旗下大亞人造板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亞人造板”)廢氣排放信訪投訴日益增多,木材蒸煮過程中產生的異味對周邊環境有影響。當陽市環保局要求大亞人造板抓緊實施整改,確保污染物達標排放等。
然而,即便公益機構溝通、政府下文,但兩個多月后,圣象集團并未兌現承諾實施整改。綠色江南及IPE表示,在今年7月多次奔赴丹陽市工業區考察,發現有關的環境污染問題并未得到改善。
最終,阿拉善SEE將圣象集團除名。
圣象恐失外部客戶
多個行業“第一”,使圣象集團在2018年再次以品牌價值“415.62億”問鼎家居行業的榜首。
圣象集團官網顯示,圣象集團是第一家在中國推出E0環保標準、第一家全面采用F★★★★國際環保至高標準、第一家中國林產工業協會頒發“質量信譽信得過企業”的地板企業。
而圣象集團母公司大亞圣象在公告中則表示,2018年公司將堅持綠色智能制造,走可持續發展道路,通過加大技術、安全、環保投入,注重設備升級和工藝改造,打造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綠色制造體系,堅持節能減排,提高資源產出率。
大亞圣象年報顯示,2017年度公司實現營收70.48億元,同比增長7.9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59億元,同比增長21.82%。其中兩個全資子公司的業績增長為此做出了貢獻,全資子公司圣象集團有限公司實現凈利潤2.8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4.15%,主要原因是公司銷售收入和毛利率增加所致。并且,全資子公司大亞人造板實現凈利潤4.1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2.98%,主要原因是銷售收入和毛利率增加。
作為行業領先的圣象集團,多次對外宣稱其為“綠色產業鏈”企業,此次卻由第三方暴露出環境污染問題。
對此,宋清輝認為造成這樣的根本原因是對于污染環境的企業處罰偏輕,企業違法成本太低。當前,現行的環境管理偏重于行政手段,局限性很大,對于一些企業的約束力不大。
記者查詢發現,阿拉善SEE組織中還有不少房地產會員企業。在宋清輝看來,根據“無綠色不交易”的原則,被阿拉善SEE移除會員資格影響將會很大,可能意味著該組織其他會員企業將停止與其合作,這將對圣象集團產生“致命”的影響。不但失去外部客戶的支持,而且品牌形象還可能會一落千丈。
宋清輝建議,在制度建設上,除了督促企業履行環保責任的行政手段之外,還應該進一步加大經濟方面的處罰力度,情節嚴重者應追究其刑事責任,以使之過罰相當。(記者 吳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