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還記得阜陽新聞網曾報道過今年阜陽一中10人被北大清華錄取!
今天故事的主角就是這其中的一位,他叫孟繁錕,今年17歲,憑借高考685分的好成績被清華大學錄取。
對于去上大學的方式,別人可能通過一張火車票,或機票亦或其他交通方式,但他憑借暑假打工掙的錢,然后與父親一同騎行去清華大學報到。
歷經12天、行程866公里
今年高考,阜陽一中17歲學生孟繁錕,以685分被清華大學錄取。
暑假期間,孟繁錕開啟了短暫的打工模式,并掙得四千元。
為抵達夢想中的學府報到,8月1日,17歲的孟繁錕和44歲的父親一起,騎著自行車從臨泉老家向北京出發,途經河南、山東、河北等地,歷經12天、行程866公里、歷經雷陣雨、爆胎等諸多困難后,終于在8月12日成功抵達北京。
13日,清華大學內迎來了忙碌辦理新生入學事宜的孟繁錕。
據悉,他之所以選擇騎行上大學,就是想要磨礪自己執著、不畏艱險的精神。
自己暑期打工掙路費
家住臨泉瓦店的阜陽一中學生孟繁錕,在收到清華大學錄取通知書后,孟繁錕開始實施他籌謀半年之久的計劃:準備騎著自行車前去清華大學報到。
據悉,孟繁錕熱愛運動,高中的時候,就喜歡每天到操場跑個十來圈,非常喜歡騎行。他說,覺得騎行過程中可以見到許多新的事物,可以鍛煉自己對事情的安排,以及對突發事件的處理能力,騎行可以讓自己走出去,并且能讓自己留下一個美好的記憶。
為了這個騎行計劃,他決定先掙點路費。為此,暑假期間他在阜陽一個飯店打了一份暑假工,掙了4000元。除去買手機和置辦騎行安全用具,還剩兩千元左右,計劃把這筆費用用于騎行途中的花費。
談到選擇騎行去北京上學的初衷,孟繁錕說:自己選擇騎行上大學,是想要磨礪自己執著、不畏艱險的精神。
他的想法得到父親的認可,可父親還是有點擔心他路上的安全等問題。
據悉,孟繁錕的父親今年44歲,是臨泉瓦店的一名語文老師。他比較支持兒子騎行到北京的,只是擔心兒子的安全問題,所以決定跟著兒子一起騎行,好在父親的身體也比較好,父子倆愉快地決定了這次騎行之旅。
一起騎行,歷盡艱辛
8月1日 ,父子倆從老家臨泉瓦店,開始了到清華大學報到的騎行之旅。
一起來看看父子倆的騎行之旅吧。8月1日-8月2日:瓦店→太和→亳州;8月3日-8月4日,亳州→商丘→菏澤;8月5日-8月6日;菏澤→范縣→聊城;8月7日-8月8日,聊城→夏津→景縣;8月9日-8月10日,景縣→任丘津→霸州;8月10日--8月12日,成功抵達北京。
談及路上的情況,孟繁錕告訴記者說:由于騎行前對突發事件做的準備比較多,路途中也沒有遇到特別困難的問題,但是騎行中還是遇到了一些小狀況,印象比較深刻的,就是遇到了雷陣雨、車胎扎胎、爆胎等問題。
記得一次在路上,也許是自行車連續運動,加之天氣炎熱,我騎著騎著自行車突然胎爆了,好在因為事先有準備,我父親帶的有修補車胎的工具,不多久就把車胎修好了。
還有的時候,正騎著車子,剛才還是晴空萬里,突然就下起雨來了,經過有人居住的地方,還能避避雨,沿途沒人居住的時候,就得繼續前行,然后再到有人居住的地方再避雨,為此,也曾三、四次突遇大雨被淋濕衣服。
路上吃飯,都是去沿途鄉鎮飯館里吃的,因為預算有限,也不敢花太多,吃太好。晚上住宿,找的也都是那種小旅社,環境是差了點,但是相比酒店、賓館來說,便宜了不少,總的來說也算是吃飽睡好了。
暑假打工,掙了4000元。除去買手機和置辦騎行安全用具,還剩一、兩千元,本來預算騎行途中一天150元,但實際中卻無論如何也不夠,后來還是父親又“贊助”了點,盡管路上有點艱辛,可歷時12天、行程866公里,最終父子倆還是順利抵達清華大學。
收獲:磨礪意志,留下美好的回憶
談及一路騎行的收獲和感想,孟繁錕說:騎行過程中可以鍛煉自己對事情的安排以及對突發事件的處理能力,磨礪執著、不畏艱險的精神意志,還可以讓自己走出去,并且能讓自己留下一個美好的記憶。
除此之外,騎行更多的是走出去看到更大的世界,由于事先準備充足,加之父子同行,我們很享受這個過程,而父子一起經歷風雨,路途中也收獲了父子情、增加了閱歷,再就是真正感受了面對突發情況如何處理,提升了自己的應急能力,這件事也會給我留下一個美好的回憶。
順利達到的時候,我們很高興,就像是清華大學新生推送的推文寫的那樣:以前來到清華還要走,現在來了不用走,就發現自己成為學校的主人了。那種激動的心情,難以言表。
未來:為國家、社會貢獻一份力量
談及對未來的期許和暢想,孟繁錕告訴記者說:清華園里臥虎藏龍,我也不再是那個別人眼中的“學霸”了,我肯定要更加努力的學習。我學習的專業是機械航空和動力,我會更加扎實、認真地學習專業技能、知識,將來無論遇到何事,都會本著執著、不畏艱險的精神,勇往直前,學業有成后,為國家、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關鍵詞: 12天騎行2千里去清華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