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已先后有20位兩院院士與共和國作別。
8月26日,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官網發布訃告稱,我國著名的濕法冶金學家、化學工程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第四、五、六、七、八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原副所長陳家鏞先生,因病醫治無效,于2019年8月26日5時3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8歲。
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將于2019年8月27日至31日在過程大廈A座五層多功能廳設追思堂(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二街1號)。陳家鏞先生遺體告別儀式定于2019年9月1日上午9:00在八寶山革命公墓大禮堂舉行。
陳家鏞 圖片來自院士之聲微信公號
據中國科學院官網介紹,陳家鏞1922年2月17日生于四川金堂,1943年畢業于中央大學化工系,1951年獲美國伊利諾大學(爾班納-香檳校園)化工系博士學位。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員,曾任該所副所長,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20世紀50年代,陳家鏞曾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及伊利諾大學做博士后研究,并在杜邦公司的研究所任研究工程師,對氣溶膠過濾及聚酯連續聚合反應工程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
1956年回國后,陳家鏞在中國科學院化工冶金研究所(現過程工程研究所)期間,在用濕法冶金方法處理我國難選金屬礦,制備新型復合涂層粉末,多相反應工程以及金屬、抗生素及酶的分離原理、技術及方法等方面,長期進行具有創新性的科研及開發工作,如研究出高效萃取分離釩與鉻、錸與鉬等的新過程,長期堅持生產自己研究成功的多種復合涂層粉末,滿足了我國國防工業的需要。
關于陳家鏞當年的回國往事,《中國科學報》曾在2017年2月報道稱:1956年,中美兩國政府達成協議,中國留學生的歸國之路不再受阻。陳家鏞先生和夫人劉蓉決定實現他們的夙愿,帶著兩個女兒回國。可就在啟程前,家中突然闖來一個莽漢,自稱是聯邦調查局的“調查員”,問的都是挑釁性問題:“有沒有接觸美國國家機密”“回國帶些什么東西”“為什么要回到共產黨中國去?”等等。早有準備的陳家鏞不慌不忙,從容應對,最終把莽漢打發走了。
值得一提的是,陳家鏞也是今年以來逝世的第20位兩院院士——作為國家分別在科學技術和工程技術方面設立的最高學術稱號,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均為終身榮譽,并稱“兩院院士”。
其中12位中國科學院院士分別是:1月16日逝世的“兩彈一星”功勛獎章得主、著名核物理學家于敏,1月19日逝世的著名物理化學家梁敬魁,1月29日逝世的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金國章,2月22日逝世的凝聚態物理學家王業寧,3月7日逝世的全國名中醫沈自尹,6月3日逝世的著名物理學家湯定元,6月17日逝世的陸軍軍醫大學教授孔祥復,7月28日逝世的原總裝備部科技委正軍職常任委員李濟生,8月1日逝世的著名化學家查全性,8月6日逝世的著名化學家卓仁禧,8月12日逝世的華南農業大學原校長盧永根以及8月26日逝世的濕法冶金學家陳家鏞。
另外8位中國工程院院士分別是:1月1日逝世的四川大學教授涂銘旌,1月8日逝世的著名心血管外科專家高長青,2月3日逝世的上海交通大學教授阮雪榆,2月22日逝世的著名土木工程材料專家孫偉,5月11日逝世的中國工程設計大師容柏生,5月28日逝世的著名材料科學家李恒德,6月14日逝世的北京交通大學原校長寧濱,6月29日逝世的東南大學教授孫忠良。
關鍵詞: 陳家鏞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