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再利用商業期刊》的數據顯示,近年來逾20家日本企業在8個東南亞國家建立了60多家商店,銷售二手日本商品。
而據日本二手商品出口公司浜屋的統計,2017年該公司出口海外共計約2500個集裝箱,大多運往東南亞國家。
“第四消費時代”
除了商品價格相對便宜這一優勢外,符合現代循環經濟的發展趨勢,也是“二手經濟”在不少國家走俏的重要原因。
畢竟,對很多人來說,家里有些物品雖然不想再用,但棄之可惜。
而對全社會而言,活躍的消費固然能促進經濟發展,但過度消費帶來的環境破壞和資源浪費也是個難題。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日本經濟持續高速增長,民眾消費熱情高漲。
但到了泡沫經濟破滅的八九十年代,隨著經濟陷入長期停滯,日本民眾也不得不調整以往的消費、生活方式,回歸節約的傳統。
二手商品市場應運而生,此后長盛不衰。根據日本消費社會研究家三浦展的研究,日本民眾消費習慣的變遷可分成四個時代。
三浦展認為,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加劇、經濟下行壓力增加,以及環境壓力的增大,日本民眾的消費理念已進入“第四消費時代”。
其特征是不再追求盲目炫耀性、奢侈性消費,取而代之的是普遍的社會共享意識與對簡約消費的推崇。
民眾一方面減少購入新品,漸漸轉向二手商品;另一方面將自家閑置的物品免費送給二手商店,或者手頭緊張時將此前購置的奢侈品以低價賣給奢侈品回收商家。
類似的現象也出現在美國。
關鍵詞: 全球二手經濟走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