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1月15日電(孟竹) 11月14日晚,北京市衛健委官網發布消息稱,網傳在北京宣武醫院和北京兒童醫院發現鼠疫疑似病例,北京市組織專家力量對兩名來自內蒙古鄂爾多斯市的就診患者進行了綜合判斷,結合患者流行病學史、臨床表現、病原檢查,患者不符合鼠疫診斷標準,排除鼠疫,解除隔離觀察。
另外,此前來自內蒙古錫林郭勒盟的兩名鼠疫確診患者,一名病情穩定,另一名經專家會診,病情仍然危重,略有好轉,正在進行對癥治療。截至目前,全市無新增鼠疫病例,未接到密切接觸者出現發熱等相關異常情況的報告。
另外,此前北京朝陽醫院來自內蒙古錫林郭勒盟的兩名鼠疫確診患者,一名病情穩定,另一名經專家會診,病情仍然危重,略有好轉,正在進行對癥治療。北京市衛健委表示,截至目前,全市無新增鼠疫病例,未接到密切接觸者出現發熱等相關異常情況的報告。
據財新網報道,上述兩例確診患者分別于10月25日、31日發病,在當地治療效果不佳,于11月3日由救護車轉至北京朝陽醫院急診搶救室,后分別于11月4日、5日轉入呼吸ICU,目前已轉至地壇醫院進行隔離治療。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研究員劉起勇對《中國新聞周刊》說,“這兩例鼠疫病例現在基本上排除了引起傳播的可能。”兩例鼠疫患者通過救護車轉移到北京,空間相對封閉,整個過程、接觸人群都在可控范圍,患者在北京的醫院得到了及時診斷、隔離和治療,病人本身已經沒有傳染風險了;相關接觸人員處于醫學觀察和隔離狀態,已經超過9天觀察期,沒有發現其他病例,說明整體已得到控制。
在上述兩例鼠疫病人引發極大社會關注的情況下,11月14日上午,網傳“北京兒童醫院于昨日接診疑似鼠疫患者,晚上轉至宣武醫院就診,現已收入地壇醫院。”14日中午11點50分左右,《中國新聞周刊》記者來到北京兒童醫院門診部,看到病人往來穿梭,一切接診正常。當日,記者在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看到,發熱初篩門診外拉起警戒線,安保人員稱,13日晚間12點左右起,發熱門診關閉消毒,不確定是否曾接診過疑似鼠疫患者 ,門診何時重新開放還需等醫院通知。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一位工作人員表示,根據中心的監控數據,與往年相比,今年鼠疫在鼠間比較活躍,增加了感染人的風險。在中國北方,氣候變暖和降水增加是造成鼠疫風險上升的因素,降水豐富利于植被豐收,以植被種子、根莖為食的鼠類數量增加,同時,適度的溫度和濕度也會增加鼠和跳蚤的活動量,這些都會增加感染人的風險。隨著冬季來臨,以及內蒙古當地監測、滅鼠、滅蚤等一系列防控措施的干預,目前整體風險可控、并處于下降趨勢。
內蒙古自治區衛生健康委14日發布消息稱,已派出相關專家赴錫林郭勒盟和蘇尼特左旗指導當地開展病例溯源工作,查明傳染源和傳播途徑,并對密切接觸者進行排查,開展醫學觀察和預防性服藥等工作。
內蒙古自治區屬于鼠疫歷史自然疫源地,有蒙古旱獺、達烏爾黃鼠、長爪沙鼠、布氏田鼠四型疫源地,分布在57個旗縣,總面積達33.7萬平方公里。內蒙古衛健委表示,雖然疫源地類型多、面積廣,但在各級衛生健康部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防控下,極少發生人間鼠疫病例。此前發生的1例人間鼠疫病例是在2004年,距今已有15年時間。
關鍵詞: 全市無新增鼠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