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一顆體積較大的小行星與地球擦肩而過,如果它碰撞地球,將在地面上形成一個10公里直徑的大隕坑,并在地球上空蒙上一層灰塵。這顆名為1998OR2的小行星直徑至少1.6公里,雖然它比導致恐龍滅絕的小行星小許多,但仍潛在對地球構成威脅。
事實上,距離地球較近的小行星比人們預想的更多,每年都有幾十顆體積較大的小行星在距離地球800萬公里范圍內碰撞地球,并潛在造成區域性災難,平均計算,每年都會有一兩顆大型太空巖石掠過地球上空,一旦碰撞地球大陸將造成災難性事件。
如果地球人類文明遭受某顆小行星的碰撞威脅,那么制定一個保護地球的計劃是非常明智的。這就是為什么美國宇航局計劃2021年發射一艘太空飛船,首次測試阻止小行星殺手碰撞地球的策略——在小行星距離地球較遠的位置,其核心任務是將一艘重達半噸的航天器撞擊一顆正在接近地球的小行星,最終使小行星偏離原有軌道。
雖然當前1998OR2的近地點距離并不令人擔憂,但它將繼續沿著自己的軌道環繞太陽運行。2078年,當小行星1998OR2再次到達近地點,并且距離地球更近。預計再過7年,另一顆名為“1990MU”的大型小行星將到達近地點,距離地球大約480萬公里。
目前,科學家觀測發現大約900顆直徑超過1千米的近地大型小行星,占近地小行星總數的95%,在未來幾個世紀里,基本不會出現小行星碰撞地球。但是一份報告指出,體積較小的小行星仍有可能摧毀地球城市,其總數可能達到2.5萬顆,但我們僅探測到其中的30%。這些體積較小的小行星一旦碰撞地球,將帶來區域性災難,人類仍將面臨大量棘手問題,在黑暗的太空中尋找這些灰色或者黑色的小型太空巖石難度很大。
要阻止小行星與地球發生碰撞,最重要的是要有預警時間,人類需要幾年甚至幾十年進行準備工作,這樣就可以將最大的小行星推離軌道。
目前,科學家正在研制一項太空望遠鏡計劃,致力于尋找危險小行星。有科學家坦言,最佳偏轉策略既取決于來襲天體,也取決于撞擊前我們擁有多少時間,人類必須進行大量的推算和演練。(
關鍵詞: 小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