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2020年“5·18國際博物館日”中國主會場活動開幕式在南京博物院舉行。今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是“致力于平等的博物館:多元和包容”,主會場設在南京博物院。
現場詩朗誦。主辦方供圖
截至2019年年底,全國已備案博物館達5535家,比上年增加181家,其中非國有博物館1710家。全年舉辦展覽2.86萬個,教育活動33.46萬場,接待觀眾12.27億人次,比上年增加1億多人次。免費開放博物館達到4929家,全年接待觀眾10.22億人次。
劉玉珠表示,“十三五”以來,中國平均每2天新增一家博物館,達到25萬人擁有一座博物館,普惠均等成為中國博物館發展的顯著特征,多元融合助力博物館功能和作用彰顯,改革創新推動博物館現代化、智慧化進程,交流互鑒指引博物館邁向世界舞臺。
醫護人員代表捐贈抗疫見證物。主辦方供圖
劉玉珠稱,在抗疫期間,全國博物館推出2000多個線上展覽,總瀏覽量超過50億人次,啟動抗疫見證物征集工作,“為明天收藏今天”展現了文博行業同舟共濟、萬眾一心的精神面貌和責任擔當。
開幕式上,還有一項特殊的議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代表性見證物捐贈儀式。
3月26日,南京博物院向社會發布了“關于征集新冠肺炎疫情見證物的公告”,通過網絡途徑收集到郵件124件,其中以照片、音頻、書法和繪畫作品為主。
簽有醫療隊隊員姓名的防護服。主辦方供圖
活動現場,江蘇省人民醫院副院長、江蘇省第七批援湖北醫療隊隊長劉云和醫護人員代表向南京博物院捐贈了一批珍貴的抗疫見證物。
“這件防護服上,有所有武漢抗疫一線醫護人員的簽名,我們穿上防護服平均4至6小時不吃不喝,在進行EMCO手術時,要穿到10個小時以上。”劉云介紹說。
現場還公布了2020年度“全國最具創新力博物館”、第十七屆(2019年度)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項目評選活動獲獎名單。
今年“國際博物館日”主會場活動由國家文物局和江蘇省人民政府主辦,江蘇省文化和旅游廳、江蘇省文物局、中國博物館協會、南京博物院聯合承辦。
關鍵詞: 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