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上午,一列從南通駛來的列車抵達蘇州張家港市,短暫停留后開往上海。這一刻,蘇州下轄張家港、常熟、太倉三市沒有鐵路的歷史宣告終結。
高鐵行駛在新開通的滬蘇通鐵路上。張家港市委宣傳部供圖
滬蘇通鐵路的建成運營對蘇州來說意義不一般。1908年,隨著滬寧鐵路的建成通車,蘇州境內有了第一條鐵路。歷時112年后,滬蘇通鐵路一期開通運營,蘇州“市市通鐵路、市市有火車站”的夢想成真。
全新的火車站里,工作人員正等著迎接第一批到站旅客。 鐘升 攝
滬蘇通鐵路一期按時速200公里設計,北起寧啟鐵路趙甸站,過南通通州,跨越長江,經蘇州張家港、常熟、太倉、昆山,向南進入上海接京滬鐵路安亭站。全長137.47公里的通滬鐵路一期,有100.44公里在蘇州境內。
駐足在滬蘇通鐵路張家港站內,總規模為4臺13線的張家港站,既有江南水鄉的韻味,又不失長江磅礴大氣之勢。據介紹,目前張家港站首開列車41.5對,上海虹橋至張家港最快運行時間為53分鐘。
“過去,我們‘以港興市’,形成了沿江經濟帶的集聚發展;現在,我們迎來了‘港鐵聯動’‘雙輪驅動’的全新發展格局。”張家港市委書記潘國強表示,滬蘇通鐵路給張家港帶來的,不僅是通行速度的大幅提升,更為深度融入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架設了“快車道”。
隨著滬蘇通鐵路的開通,魚米之鄉常熟正式步入高鐵時代。“乘高鐵,游常熟”,將成為上海市民全新的出游方式。而跨入高鐵時代后,常熟也將“一步到位”接入長三角鐵路網,融入上海“1小時經濟圈”,迎來更大的發展機會。
因為高鐵的開通,火車站前擠滿了喜悅的群眾。 鐘升 攝
走出滬蘇通太倉站就是婁江新城。行走在新城的科教創新區學院路上,太倉市文教投公司董事長、總經理金麗萍開始憧憬未來的模樣。“西北工業大學太倉校區、西交利物浦大學太倉校區都正在緊張建設中,明年交付使用,屆時這兩座大學將成為太倉的新地標。”
“科教創新區既是太倉承載兩校一院科創資源的創新實踐區,也是太倉未來產業的策源地。”金麗萍稱,由于毗鄰上海嘉定,還是太倉對滬同城發展的橋頭堡,這里發展潛力巨大。
常熟女孩朱仁義專程帶著住在張家港的外婆前來看高鐵開通。對于都住在高鐵站旁的兩家人來說,高鐵的開通意味著親人間的距離更近了。從以前的騎一個多小時電動車去外婆家,到后來開車半個多小時,再到現在花6塊錢坐十幾分鐘高鐵就到。“座駕”逐步升級,生活越來越好。
據介紹,蘇州已成為江蘇省鐵路建設的主戰場。根據規劃,蘇州有8條鐵路直接連接上海,接受上海輻射,除了已建成的京滬高速、滬寧城際和滬寧鐵路既有線,即將通車運營的通滬鐵路一期,還有滬蘇湖鐵路、北沿江鐵路、南沿江鐵路、通滬鐵路二期。
關鍵詞: 蘇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