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資金計劃遭遇強監管致使股票遭遇拋售避險的窘境,投資者最好先行回避以待良機。
2月1日,A股兩市表現十分慘淡,僅有301只股票上漲,2959只股票下跌,跌停股票數量(不含ST類股票)達224只。值得注意的是,這其中有102只股票前十大流通股東中出現了信托資金計劃的身影,占比近半。實際上這種類似情況也出現在當日跌幅超過6%的股票中,比例達到了37%。
市場分析人士指出,信托資金計劃遭遇強監管或是一大誘因。自2017年年底以來,監管層多次發布監管文件,意在打擊通道業務、堵截違規資金進入股市的路徑,在此背景下,一些信托計劃只有到期終止和提前結束兩種選擇,而無論是哪一種選擇,其撤資影響最終都無法避免將傳導至二級市場。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之前市場上單一信托計劃往往采取“投顧+信托”的通道模式,并且該模式中經常會使用杠桿資金,2倍-3倍為常見杠桿水平,甚至還有更為復雜的結構。在此情況下,對于信托計劃的收益率有較高的要求,一旦持倉公司股價大幅下跌,信托計劃將面臨巨虧甚至爆倉的風險,為了應對這一風險,突發性的砍倉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的應對措施。
根據Wind數據,界面新聞梳理了兩市所有公司三季報披露的數據發現,共有1427只信托計劃持有上市公司股份,截至到2017年9月30日的持股參考市值達到4241.01億元。其中,17中油EB擔保及信托財產專戶、16鳳凰EB擔保及信托財產專戶以及16包集EB擔保及信托財產專戶的持股市值最高,分別達到164.67億元、62.90億元和52.25億元,其余持股市值進入前十名的公司情況如下表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