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A股市嘲先強后弱”、白馬藍籌“牛勁不再”,股票策略私募基金產品整體收益率正遭遇一輪“倒春寒”。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在3月所有披露最新凈值數據的股票策略私募基金中,僅有約三成產品今年以來取得正收益,整體虧損面超過六成。在此背景下,部分大中型私募對A股后市的策略趨于謹慎,整體持倉轉向防守。
正收益產品僅達三成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4月3日,2018年3月以來有最新凈值數據公布的6997只股票策略私募基金產品中,有2213只產品今年以來取得正收益,占所有私募產品數量的比例為31.63%,相關產品算術平均收益率為4.10%。而凈值今年以來出現虧算的產品數量則達到4507只,算術平均收益率為-6.29%,占比為64.41%。
此外,在3月20日之后有最新凈值公布的股票策略私募產品數量為6139只,其中1809只產品今年以來實現正收益,占比29.47%,算術平均收益率為4.14%;4083只產品今年以來出現凈值虧損,占比66.51%,算術平均收益率為-6.48%。整體來看,在3月下旬A股市場因外圍消息面擾動而出現新一輪走弱的背景下,股票策略私募產品的整體投資收益情況,較前期繼續轉差。
若將時間拉長,今年兩市主要股指的普遍性走跌,則是股票策略私募產品整體表現相對較差的關鍵原因。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截至4月3日收盤時,上證綜指、深證成指、中小板指、創業板指、滬深300、中證500、中證1000等七大股指,今年以來僅有創業板指錄得6.84%的上漲,其余6個指數均錄得2%以上幅度的下跌。其中,跌幅最大的上證綜指,今年以來累計下跌5.16%。
與此同時,從估值的角度來看,來自財匯大數據終端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相較于2017年年末,目前上述七大指數中,僅有創業板指的市盈率(整體法)從41.34倍提升至最新的43.45倍,而其余六個指數的市盈率均出現不同程度的“壓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