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證券一位策略分析師表示,H股全流通的意義不亞于“H股的第二次上市”。他認為,“全流通”對于H股公司來說,最直觀的意義毫無疑問是打開了新的融資渠道和資本運作空間,使目前無法“變現”的內資股取得市場化定價。
聯想控股(3396.HK)有望成為建設銀行(601939.SH;0939.HK)后,第二家全流通的H股上市公司。
4月20日,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高莉表示,目前H股全流通試點各項準備工作基本就緒,現正式推出首家試點公司聯想控股。高莉稱,下一步證監會將始終與香港有關方面溝通,以積極穩妥循序漸進、成熟一家推出一家的方式,推出H股的全流通試點。
同日晚間,中國結算、深交所對外聯合發布了《H股“全流通”試點業務實施細則(試行)》,后者為規范H股“全流通”試點登記存管、交易結算業務的基礎性規則。
業內人士認為,盡管在短期內,H股全流通的實施將使內資股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減持壓力,但從長期來看,H股全流通將解決內資股股東與H股同股同權卻不同利的問題,將明顯改善公司治理和增強管理層激勵。
首家試點花落聯想控股
時隔十二年后,將有望再度出現股本全流通的H股案例。
4月20日,高莉在證監會新聞發布會中正式宣布,聯想控股將成為首家H股全流通的試點公司,這距離宣布正式推動該項政策的時間不足四個月。
去年底,證監會曾宣布,經國務院批準,為進一步優化境內企業境外上市融資環境,深化境外上市制度改革,將開展H股“全流通”試點。
H股“全流通”是香港上市公司相關股東所持的在境內登記、無法在境外上市流通的股份,轉登記至境外市場后,相應持有人通過中國結算在境外市場買賣該公司股份的相關安排。試點初期,先實現投資者減持賣出的功能。
目前,最早也是唯一的H股全流通案例是2005年10月建設銀行以H股全流通的方式在香港上市。其它H股的上市公司均屬于部分流通。根據現行的規則,赴港上市的內地公司法人股和國有股不參與上市流通。
但首個H股全流通試點花落聯想控股,仍有些令外界“意外”。
證監會此前在圈定H股全流通試點企業時,曾表示將從四個方面擇優選擇,其中就包括需要符合外商投資準入、國資管理等有關法律法規,所屬行業符合創新、契合服務實體經濟和支持“一帶一路”建設等國家戰略,存量股份的股權結構相對簡單,且存量股份市值不低于10億港元,以及公司需治理規范等。
同時證監會表態,試點企業不超過3家,以“成熟一家、推出一家”的方式有序推進。符合試點條件但未納入此次試點的企業,后續將在全流通推廣過程中再予以統籌考慮。
這一要求,也使外界普遍認為,首批試點企業可能會來自于H股中的金融、電信以及“一帶一路”相關公司。
Wind資訊數據顯示,聯想控股目前已發行普通股23.56億股,其中香港流通股3.92億股,占總股本比例16.63%;非流通股19.64億股,占總股本比例83.37%。截至4月20日收盤,聯想控股股價報24.90港元/股,流通市值97.57億港元,總市值為587億港元。
實際上,聯想控股方面也一直在嘗試希望成為H股全流通的試點企業。
此前,聯想控股高層已多次對外表達過類似想法,其中高級副總裁兼首席財務官寧旻,在3月底的業績說明會上即表示,實現H股全流通可提升聯想控股的市場價值,有助于對公司員工股權激勵計劃的落地。
財務數據顯示,2017年,聯想控股錄得上市后連續第三年的業績成長,整體收入達3162.6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歸屬公司權益持有人的凈利潤為50.48億元,同比增長4%。
或助力國企混改
隨著H股全流通試點的落地,外界普遍認為將對H股產生深遠影響,甚至有望推動國企混改的進度。
中信證券一位策略分析師表示,H股全流通的意義不亞于“H股的第二次上市”。他認為,“全流通”對于H股公司來說,最直觀的意義毫無疑問是打開了新的融資渠道和資本運作空間,使目前無法“變現”的內資股取得市場化定價。
同時,上述中信證券分析師認為,H股全流通將為H股企業的所有制帶來根本性的改觀,“內外資股東不一致”問題得以解決,中期將提升公司治理和市場競爭力。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所謂“內外資股東不一致”問題,即由于此前H股中的內資股無法流通交易,與外資股存在同股同權卻不同利的部分現象。
北京一家私募機構負責人解釋,由于H股中的內資股不能自由買賣,所以存在大股東并不關心股價的高低,由此可以做一些對自己有利但對全體股東(公司)不利的事情的問題。
“H股全流通后,將顯著改善內資股和外資股的分置問題。”北京一家中型券商分析師說,“H股全流通后,將提高大股東在全流通下改善上市公司利潤的動力,也由于高管激勵等措施能夠更方便的實施,公司治理結構可以得到不斷完善,帶來上市公司質量的提高。”
該北京券商分析師表示,為了獲得H股市場更好的價格評估,大股東將更有動力改善經營質量和業績表現。隨著全流通試點政策逐步推行,預計A+H上市公司將能夠長期受益。
關鍵詞: 聯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