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夜美股暴跌負面影響傳導至亞太股市,A股再度刷新調整以來的低位,盤中最深跌幅超6%,續創4年以來新低。兩市超1800只個股跌超9%,上千股跌停。僅一天,A股總市值就縮水3萬億。那么,股市里虧了的錢到底都去了哪兒?
全球股市腥風血雨
美股暴跌負面影響傳導至亞太股市。10月11日,亞太股市集體大跌,A股再度刷新調整以來的低位,盤中最深跌幅超6%,續創4年以來新低。兩市超1800只個股跌超9%,上千股跌停,上漲個股僅僅60余只。截至收盤,滬指報2583.46點,跌幅5.22%,深成指報7524.09點,跌幅6.07%,創業板指報1261.88點,跌幅6.30%。
北向資金加速流出,截至收盤,滬港通資金流向方面,滬股通凈流出21.68億,港股通(滬)凈流入暫為10.08億;深港通資金流向方面,深股通凈流出13.49億,港股通(深)凈流入暫為2.13億。本周以來,滬股通凈流出共128.52億;深股通凈流出共46.81億,由此,北向資金四日合計凈流出175.33億。
東方財富數據顯示,截至收盤,A股總市值為502815億元,較上一個交易日縮水近3萬億。
蒸發的錢去了哪兒?
面對暴跌,哀嘆不已的股民不禁問道:我們的真金白銀究竟都去了哪里?股市里的錢難道真的蒸發了嗎?
要回答這個問題先來回顧一下讀書時學過的貨幣的基本職能:
1、價值尺度;2、支付手段;3、流通手段;4、貯藏手段;5、世界貨幣。
貨幣最關鍵智能即價值尺度和支付手段。簡單地說,價值尺度就是說貨幣可以用來衡量一件物品的價值(值多少錢),支付手段則是說貨幣可以拿來交易,換取物品。
股市中那些數字只不過是用來衡量股票價值的,而不是人們實際支付的錢,錢其實并沒有蒸發。
那么,散戶賠的錢去哪兒了?
可是股市中確實有很多被割的韭菜,散戶賠的錢到哪兒去了呢?要搞清楚這個問題,就要先想清楚,股價從低位上漲到高位,哪些人是賺錢的哪些人是賠錢的。
例如一只股票,從5元上漲到20元,賺錢的有哪些人:
1、5元買入,20元賣出的那些低位進場、高位離場的人;
2、5元買入,8元賣出或10 元買入,15元賣出等中短線操作人士;
3、高位減持的上市公司大股東;
4、對每筆征收印花稅的國家;
5、對每筆交易收取傭金的證券公司。
結論就是:股市里蒸發的錢、以及股民虧的錢,流向了以下四個方向:1、上市公司:低成本的股東高位減持套現2、“投資高手”:機構、游資、熱錢等坐莊的3、極個別散戶:低位買入、高位賣出的散戶4、國家和券商:賺取印花稅、傭金、過戶費等。
所以,人們賠的錢一方面通過“乾坤大挪移”轉移到了賺錢的人手中,一方面又通過人們頻繁的進場離場(流動性)中被平攤掉了,只不過有的人攤得多,有的人攤得少。每一輪牛熊輪回,都是一個資產大轉換的過程。
看完上述假設,你就知道在股災中,國家為什么要救市。救市的目的不是讓指數回升,更不是要讓投資者不賠錢,而是為了救流動性,有了流動性,才有成交,人們即使賠錢,也不會連割肉都不行。
資產配置該如何調整
股市如此兇險,自然要優化資產配置。對于資產配置,很多人都知道“不要將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但后面還有一句也很重要“不要把籃子放在同一輛卡車上”。
瑞信表示,得益于釋放的流動性影響,在中國股市可以關注建行、工行和平安等大金融品種。
具體到A股市場,申萬宏源策略報告認為,長期配置資金面對這樣的市場是相對舒服的,市場快速回調提供了更好的配置機會,但戰術資金短期操作的難度依然較大。在結構選擇上,外資偏好的核心資產和高股息板塊性價比不足的問題正在快速修正,回調之后仍是中長期配置的買點。短期油氣產業鏈和保險是相對收益較為確定的方向,三季報超預期的個股將是下一階段的重點。
對于更廣泛的資產配置,中金公司研究報告認為,美股市場大幅回調期間,通常都伴隨著全球范圍內風險偏好的急劇惡化,表現為風險資產悉數大跌、而避險資產普遍上漲。從歷史經驗來看,如果在這一情況下,全球風險資產特別是資金面開放的部分新興市場都可能會因為風險偏好的惡化而受到波及,因此,此時單純在不同市場之間輪動可能無法起到很好的避險效果;相比之下,黃金、日元、國債等傳統的避險資產在對沖系統性風險的時候可能會更為有效。
關鍵詞: 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