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日報訊(全媒體記者 楊欣)剛剛披露結束的三季報數據,A股上市公司商譽達到1.45萬億元,同比增長15.18%、環比增長4.05%,在A股歷史上首度突破1.4萬億元。這是繼2016年年底突破萬億元后,A股商譽在今年三季度末再創歷史新高。
業內人士認為,商譽是指能在未來期間為企業經營帶來超額利潤的潛在經濟價值,從高商譽公司理論上講是具備投資價值的。
三大行業商譽規模最高
隨著這些年上市公司快速發展、并購活動活躍,商譽對上市公司的影響越來越大。以三季報數據為統計維度,A股商譽在2010年以前一直保持在千億元以下,但從2014年開始加速增長,2014、2015和2016年的同比增幅分別達到46.04%、74.88%和84.51%。
就個股來看,有41股的商譽規模超50億元,有9股的商譽規模超100億元。部分個股商譽占資產的比例高居不下。據統計,有149股商譽占資產的比例超30%,64股商譽占資產比例超40%,21股商譽占資產比例超50%,星普醫科、順利辦、眾應互聯、高升控股和迅游科技等5股的商譽占資產比例超60%。 同時,有18家公司的商譽超過所有者權益,4家公司的商譽是所有者權益的兩倍以上。
關注商譽的資產占比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商譽對業績的影響,通常不反映在三季報,而是呈現在年報之中。上市公司的商譽科目,每年至少要進行一次減值測試,通常會在半年報和年報中進行。如果一旦確認需要計提商譽減值損失,對當期報表業績造成直接沖擊,且所計提減值損失未來不得轉回。
資料:近年上市公司商譽情況變化
2016年年底,A股商譽突破萬億元大關,達到1.05萬億元;
2017年三季度末,A股商譽達到1.26萬億元,同比增長35.62%;
2018年三季度末,A股商譽達到1.45萬億元(14483.93億元),同比增長15.18%。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