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全國政協調研組在上海就“發揮商業養老保險在養老保障體系中的重要作用”開展專題調研。會議透露,上海市于2015年啟動實施事業單位繳納職業年金實賬積累工作,隨著職業年金投資運營工作的推進,近期又啟動了機關及參公事業單位繳納職業年金實賬積累工作,計劃今年年底前職業年金基金全部做實,市區兩級財政做好經費保障。同時,上海市職業年金基金投資運營工作正在有序推進中,預計明年可實際投入運營,實現保值增值。
《證券日報》記者梳理發現,自11月份以來,上海、山東、福建、江西、新疆等地陸續推進了職業年金制度建設的各項工作。據悉,職業年金是一種補充養老保障制度,是事業單位及其職工依據自身經濟狀況建立的保障制度。并且,職業年金是針對機關事業單位的強制性補充養老保險,且有政府財政保底投入,由此可確保職業年金的穩定增長。這也意味著,職業年金剛性需求帶來的業務潛力巨大。
萬博新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劉哲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從2014年10月份至今,估計存量規模在5000億元以上。由于職業年金基金繳費是剛性支付,每年的增量規模在1500億元左右,并且有逐年提升的趨勢。
在談及職業年金的投資偏好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公募基金經理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因為職業年金的客戶每年都有退休人員,組合的整體風險偏好會比較低,預計持股倉位平均將為10%,而目標收益率至少要達到6%的年金均值。具體落實到資產配置方面,職業年金的資產配置主要追求穩健收益,固定收益資產為主要配置品種,權益資產以有限倉位增厚收益。
中信改革發展研究基金會研究員趙亞赟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由于職業年金與企業年金類似,因此就投資風格上來說,追求低風險且穩定收益將是其投資的主要目標。隨著這類長期資金的入市,有利于進一步改變A股市場投資風格,預計過往“講故事”、“炒題材”類的投資方式有望逐漸減少。
在專家看來,職業年金將同養老金一樣,依托資本市場有效實現資金的保值增值。隨著各地托管人的確立,這部分長線資金有望加速入市,對于優化A股的投資者結構和價值投資理念的形成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