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審議通過了《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總體實施方案》、《關于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的實施意見》。
當日晚間,接受記者采訪的多位機構人士認為,當前A股已經具備推出科創板的良好市場條件。目前A股市場秩序不斷優化、新股保持發行常態化、市場基礎制度更加健全,“市情市況”實現升級,為科創板設立并試點注冊制夯實了基礎。
中歐基金投資研究部首席宏觀分析師任飛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從微觀來看,與國際市場比較,目前A股二級市場估值相對比較合理,此時推出科創板既有助于國內科創企業實現融資,同時也能引進更多外資進入A股市場。”
“在具體制度層面來看,去年證監會完善了退市制度和規范了停復牌制度,微觀制度環境處于較好狀態。”任飛表示。
停復牌等制度趨于完善
市場基礎制度更加健全
2018年A股市場基礎制度更加健全,如股份回購制度更加完善,回購資金來源有所拓寬;監管層完善了上市公司停復牌制度,避免大面積停牌造成流動性枯竭;完善并嚴格實施了上市公司退市制度,不斷促進優勝劣汰;并購重組制度不斷健全,效率顯著提升。
2018年11月份,證監會發布了《關于完善上市公司股票停復牌制度的指導意見》,確立上市公司股票停復牌的基本原則,最大限度保障交易機會;壓縮股票停牌期限,增強市場流動性。2019年1月初,滬深交易所發布發布了新修訂后的《上市公司籌劃重大事項停復牌業務指引》。至此,A股市場停復牌系列制度更加完善。
據《證券日報》記者統計,截至1月23日,A股市場僅有18只股票處于停牌狀態,其中停牌超過3個月股票只有5只。
2018年7月份,證監會發布了《關于修改<關于改革完善并嚴格實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見>的決定》,完成對2014年《關于改革完善并嚴格實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見》的修改。11月份,滬深交易所跟隨發布《上市公司重大違法強制退市實施辦法》。這些制度體制將凈化市場環境,維護市場秩序,形成“有序進退、優勝劣汰”的市場格局,促進深市多層次資本市場長期穩定健康發展。
自去年以來,證監會還深入推進并購重組領域“放管服”改革,激發了市場活力。截至2018年11月底,2018年上市公司并購重組單數和交易金額分別為3689單和2.3萬億元,同比增長57%和42%,且均超過2017年全年。目前,并購項目中需經行政審核的比例已降至4%左右,其中超過一半是以“同行業、上下游”資產為目標的產業并購。經審核的發行股份購買資產類并購項目中,屬于戰略新興行業的占比近40%。
一位券商研究部負責人向記者表示,資本市場支持企業優化資源配置、推動產業升級的平臺作用日益突出。證監會完善并購重組審核分道制,新增適用“豁免/快速”通道的十大產業類型,進一步強化了科技創新導向。
市場秩序不斷優化
新股保持常態化發行
“A股市場秩序不斷優化,以及新股保持常態化發行,IPO‘堰塞湖’逐步消退,也為科創板推出創造了條件。”上述券商研究部負責人表示。
近年來,證監會通過依法全面從嚴的監管執法,嚴厲打擊各類證券期貨違法行為,有力震懾了不法行為人,重拳懲治了市場亂象,引導市場主體知敬畏、明底線,使市場生態環境得以凈化,市場的法治基礎更加堅實,防范系統性風險的堤壩更加牢固。
上述券商研究部負責人認為,自2016年以來,監管部門堅決治理市場亂象,市場抵御風險的能力顯著增強,杠桿資金規模顯著下降。
自2106年以來,證監會對資本市場亂象敢于亮劍,保持高壓震懾,對違法違規行為嚴懲不貸,絕不姑息,近2018年就作出行政處罰決定310件,同比增長38.39%,罰沒款金額106.41億元,同比增長42.28%,市場禁入50人,同比增長13.64%,有力維護了資本市場運行秩序,有效保護了投資者合法權益,為新時代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提供了強有力保障。
近年來,A股市場保持新股發行常態化,IPO發行審核時間間隔大幅縮短,IPO“堰塞湖”問題基本解決。上述券商研究部負責人稱“在科創板試點注冊制,有利于制度平穩實施”。
據《證券日報》記者統計,目前IPO排隊企業已經從2016年巔峰時的近680家降至不到300家。同時符合條件的IPO企業審核周期由過去3年以上大幅縮短至9個月以內,企業上市的可預期性顯著增強。
截至2019年1月17日,中國證監會受理首發及發行存托憑證企業293家,其中已過會29家,未過會264家。未過會企業中正常待審企業251家,中止審查企業13家。
今年年初,證監會明確表示將繼續保持新股常態化發行,改革完善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股票發行制度,進一步提高企業發行上市的可預期性。
任飛認為,科創板推出具有重大現實意義,我國經濟處在轉型升級、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時期,需要發揮股權融資作用,利用科創板這樣一種制度加快培育新動能。此外,當前銀行貸款偏謹慎,需要有一些補充手段來滿足科創企業的融資需求,科創板恰好能滿足企業這樣的需求,促使社會資金流行新興產業。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