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深兩市“破凈”股總量中,銀行板塊占比不小,但今年來,隨著銀行股估值修復,以最新收盤日市凈率來看,A股上市的31家銀行中,已有16家銀行的市凈率超過1倍。同時,除了國有大行建設銀行、工商銀行,還有興業銀行、杭州銀行、上海銀行市凈率超過0.9倍。
多位金融分析人士判斷,資產質量和資本是約束銀行股估值的主要因素,隨著銀行資本補充審核提速、銀行資本工具迎來創新,以及不良貸款剪刀差消化改善資產質量,上述約束隱患消除,在監管鼓勵金融支持實體民營小微背景下,銀行今年預計將繼續加大信貸投放。
建行盤中再上“1”
年初至今,銀行個股在二級市場迎來大漲行情;伴隨著股價一路走高,建設銀行市凈率盤中一度突破1倍。證券時報記者發現,建設銀行今年來第一次市凈率“破1”是在2月25日,而上一次破1是在4個月前(去年10月24日)。
其它國有大行的市凈率也逼近1倍。昨日收盤,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的市凈率依次是0.9576、0.8736、0.7803、0.7992。自年初至今3個月,國有行股價漲幅在8%~16%。
部分次新銀行股市凈率相對較高。比如,紫金銀行市凈率最高,達到2.9倍,該行今年1月3日在上交所掛牌上市,發行價3.14元,創下中小銀行史上最低發行價,發行3.6609億股,首發募資規模11.22億元;3月4日,紫金銀行再次漲停收盤,收盤價9.45元,從上市至今股價漲幅已翻了一倍。
“資產質量和資本是約束銀行股估值主要因素,2019年這兩個約束條件都將消除。”中信建投銀行首席分析師楊榮判斷,去年四季度,上市銀行不良率環比下降,資產質量好于預期,機構加大銀行股配置,行業市凈率有望修復到0.9倍以上;此外,4月開始,新增社融有望同比持續正增長,寬信用有望實現;新一輪地方政府債務出清或將開啟,政策助力銀行板塊估值修復提升。
華泰金融沈娟團隊有類似的看法:部分銀行將逾期90+貸款全部計入不良貸款,存量資產質量包袱減輕。日前,銀保監會稱,銀行業2017~2018年積極處置不良3.48萬億元,同時賬面不良余額增加約5000億元,截至2018年末平均逾期90天以上/不良貸款的比率已降至90%以下。
銀行發力補資本
2018年末,銀行業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4.2%、11.58%、11.03%,較三季度末分別上升0.39個、0.25個、0.23個百分點。銀行估值修復提升的同時,商業銀行積極通過多種渠道補充資本,多種方式拓展融資渠道。
去年下半年以來,中小銀行上市提速,已有長沙銀行、紫金銀行、鄭州銀行、青島銀行、西安銀行相繼登陸A股,青島農商行也已成功過會,滬深上市銀行數量當前已達31家。證監會網站最新披露的信息顯示,截至3月1日,有13家銀行正在A股排隊上市。除了廈門農商銀行和昆山農商銀行2家處于“中止審查”狀態,有8家銀行狀態為“預先披露更新”,3家銀行狀態為“已反饋”。
2月27日,建設銀行公告稱在境外發行了2029年到期的18.50億美元二級資本債券;今年1月以來,已有中國銀行發行了銀行業首單額度高達400億元的永續債、平安銀行發行260億元可轉債,以及民生銀行、貴陽銀行均獲人民銀行核準分別發行規模400億元、45億元的二級資本債。可以看到,在監管鼓勵下,今年銀行資本補充工具更加豐富,發行額度和頻率明顯增加,除了國有行、股份行之外,城商行、農商行等主體也積極參與其中。
截至目前,已有22家A股銀行發布了2018年業績快報,剔除去年下半年以來新上市銀行后的17家銀行中去年ROE(凈資產收益率)同比下降,ROA(資產收益率)則微升。華泰證券沈娟團隊分析,一方面,上市銀行資產增速較2017年降低;另一方面,2017~2018年銀行IPO、定增、發行可轉債融資活躍,股本增加降低了杠桿倍數。
該團隊判斷,銀行資本補充審核提速,銀行資本工具迎來創新;在監管層鼓勵加強對民營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財政部門降費減稅減輕實體企業壓力的背景下,資金來源增加、信用風險緩釋、資本壓力緩解,銀行預計將繼續加大信貸投放。
關鍵詞: 建行市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