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過去的2019年,房地產市場調控出現了微妙變化,在調控持續加碼的同時,寬松政策夾雜其間。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全年,全國合計出臺的房地產調控政策次數達620次,刷新歷史記錄,同比2018年上漲38%。
業內人士認為,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依然是調控的主要方向,但調控最嚴格的時期已經過去,未來大部分城市都有可能在人才購房、首套房信貸、公積金政策等方面出臺穩定市場的政策。
樓市調控刷新紀錄
在2019年的最后一個月,各地房地產調控政策的發布次數繼續高位運行,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當月的調控次數達到了66次。從2019年全年看,各地合計出臺的調控政策次數達620次,刷新歷史記錄,同比2018年的450次上漲了38%。
該機構稱,2019年第四季度,也成為全年房地產調控最密集的時期,調控次數達205次,同樣刷新歷史記錄。去年1-12月的房地產調控次數分別為68次、21次、15次、 60次、41次、46次、56次、60次、48次、67次、72次、66次。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分析認為,2019年可以說是房地產市場的“政策年”,也是落地因城施策最清晰的一年。這一年,各地房地產調控以“穩房價、穩地價、穩預期”為目標,出臺了力度不同、方向不同的調控政策。
上述機構稱,在2019年620次調控中,調控政策最清晰的特點是,人才引進政策在2018年的基礎上繼續增多,全國有超過170個城市發布了不同力度的人才政策,比2018年上漲40%。同時,放開或放寬落戶政策也在2019年繼續加快落地。
去年,整頓房地產市場亂象、出臺或完善租賃市場政策,也是政策的兩個方向。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稱,從中央到地方,全國超過30城市在2019年發布過房地產整頓亂象政策,超過50城市發布了不同力度的鼓勵租賃政策。
此外,央行LPR利率政策的出臺與LPR利率的下調,公積金繳存與提取政策等,也是市場關注的焦點。
2020年或再現樓市“小陽春”
分析稱,回顧2019年樓市調控政策,并非都是在加強調控,人才引進與放寬落戶正在對以限購為核心調控政策產生影響。張大偉對中新經緯稱,目前全國大部分城市的人才政策,只考慮用降低門檻的方式吸引人才,并沒有留住人才的措施。在這種情況下,會吸引很多購房者,增加炒房客借助人才引進政策在不同城市購房的可能性。
“2019年的樓市調控政策有松有緊,最近已經出現寬松跡象。”張大偉進一步判斷。
央行1月1日發布通知,決定于2020年1月6日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稱,從當前情況看,房地產市場的金融環境有望進一步寬松,尤其是在房地產開發貸款和個人按揭貸款等領域,有助于帶動更多銀行貸款進入市場,對樓市的影響較為積極。
市場交易方面,張大偉認為,降準會使房地產市場的下行趨勢有所放緩。從時間點看,2019年1月份也出現過降準,受到降準及各地人才政策井噴的影響,出現了一輪持續2-3個月的樓市“小陽春”,之后政策收緊,市場退燒。此次降準落地后,將增加2020年樓市“小陽春”出現的可能性。
業內人士還認為,2020年央行可能會繼續發布新的降準政策,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仍有下調空間,同時不排除降息的可能。雖然這些政策并不是針對房地產市場,但其影響不言而喻。
不過,張大偉稱,維持房地產市場平穩運行依然是樓市調控的主要方向,而穩定則是“雙向調節”,大漲肯定不是穩定,暴跌同樣不是。房地產調控最嚴格的時期已經過去,未來大部分城市都有可能在人才購房、首套房信貸支持、公積金政策等方面釋放有利于穩定房地產市場的政策。
新房銷量面積或負增長
2019年,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金額仍在沖高。中原地產研究中心認為,按照數據測算,2019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額有望創造接近16萬億元的年度銷售紀錄。這里的商品房,包括新建的住宅、辦公樓及商業營業用房。
對于2020年商品房的銷售狀況,貝殼研究院認為,今年新房銷售的支撐力減弱。一是供應對銷售支撐力減弱,2019年前11月房企土地購置面積減少14.2%。二是補貼紅利消失對市場帶來下行壓力,2019年前11月全國棚改開工315萬套,僅為2018年的一半。三是以價換量帶來的增長難以持續,2019年下半年新房銷售累計均價同比增速持續下降,頭部房企在三四線城市也降價跑量。
不過,貝殼研究院判斷,銷售降幅不會太大。一是重點城市放開戶口限制有利于新房交易量的增長。二是前期調整回落較久的城市以及因政策調整的城市,市場將有所回升。預計2020年全國新建商品住宅銷售面積下滑2%至14.6億平方米,銷售額同比增長3%至14.16萬億元。
二手房方面,貝殼研究院認為,目前全國二手房成交已降至近五年的低位,積壓的需求將開始釋放,預計2020 年全國二手房成交量小幅增長3%至438.5萬套,交易額達7.24萬億元。
城市群方面,貝殼研究院稱,粵港澳大灣區及長三角城市群在戰略規劃優勢下,其經濟活力和人口吸引力均表現較好,未來市場支撐力較強。京津冀城市群市場增長潛力不足,長江中游及成渝城市群今年難以大幅好轉。
具體城市方面,西安、杭州、長沙、成都、鄭州、武漢、濟南及合肥的常住人口增長比較明顯,省會城市人口有著較強的增長力。而且省會城市對省內購房需求也有較強的吸收力,在貝殼平臺的成交中,成都、濟南、武漢、南京等省會城市的購房者,其戶籍地來源于省內非省會的占比呈現增長態勢。 2019 年,各省會城市繼續發布人才政策、放寬落戶及加大人才購房補貼等,這將進一步吸引省內以及外省購房者,這對2020年二線城市的住房市場形成支撐。
“從今年重點城市的價格來看,成交增長的天津、濟南、武漢和南京等城市,其價格并沒有明顯上漲。成交量的慢增長意味著價格穩增長,房價快速上漲的時代已經結束。平穩的慢市場下,買方的選擇權將會更大,話語權更強。” 貝殼研究院分析稱。
房地產概念股有哪些?
萬科A:萬科A4月29日公布的2019年一季報顯示,1-3月萬科實現營業收入483.7億元,同比增長56.9%;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1.2億元,同比增長25.2%。其中,房地產業務結算面積310.8萬平方米,同比增長88.2%;實現營業收入455.9億元,同比增長64%。值得注意的是,萬科一季度新增加開發項目19個。
保利地產:4月15日晚間,保利地產發布2018年年報。2018年,保利地產歸母凈利潤189.04億元,同比增長20.92%,實現了較快增長。2018年,保利地產的毛利率提升1.45個百分點至32.49%,主要原因是得益于結轉項目價格上升,房地產結轉毛利率也提升至32.68%。凈利率為13.44%,與2017年基本持平。
華夏幸福:華夏幸福成立于1998年,投資的方向主要集中在環京的土地,旗下樓盤多以“孔雀城”命名。在4月19日,華夏幸福對外發布了2018年的業績報告。實現營業收入為837.99億元,同比增長40.52%;凈利潤為117.46億元,增長32.88%。單單從華夏幸福的財報來看,業績表現還是很搶眼的。
南都物業:2018年,南都物業實現營業收入10.59億元,同比增長29.1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9181萬元,同比增長22.69%;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凈額為1.55億元,同比下降12%。截至報告期末,南都物業總資產13.43億元,較上年度末增長65.6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資產6.39億元,較上年度末增長125.45%。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