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發生以來,我國資本市場的優勢和韌性逐漸凸顯,而市場的構成離不開上市公司,上市公司質量的不斷提升,也為此次抗擊疫情增添了較多動力和底氣。
可以說,實施并購重組是上市公司提高質量的途徑之一。《證券日報》記者根據同花順iFinD數據統計發現,按照首次公告日計算,今年以來,截至3月26日,有329家上市公司發布363份并購計劃,其中有51份完成,3份失敗。從同花順行業來看,較多集中在醫藥生物、醫藥商業、中藥、醫療器械、醫療服務等醫療類行業領域。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產業部副主任卞永祖昨日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并購重組是提高上市公司經營業績和發展潛力的重要手段,首先,通過并購獲得技術、市場等資源,增強了上市公司可持續經營能力,改善公司業績。其次,并購重組可以創造更多的想象空間,從而吸引更多資金進入資本市場,提高市場的活躍度,增加市場的流動性,并增加投資者的盈利。
上海國際經濟與金融研究院研究員曹嘯昨日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并購重組有助于提高上市公司競爭力,增強上市公司發揮協同效應創造價值的潛力,實現產業升級和資源的優化配置。A股市場進入了一個優勝劣汰的良性循環,并購重組能夠成為我國實體經濟調結構的重要抓手,國企和民企都是資本市場的參與者,都可以從中受益。國有企業可根據國家戰略通過并購重組落實產業結構調整,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民營上市公司可根據市場規律通過并購重組實現經濟資源組合,發揮其機制優勢和管理能力,復制連鎖和擴展其成功模式,增強其自身全球競爭力。
值得關注的是,在疫情防控期間,一部分上市公司依然發布了并購重組計劃,中國建設銀行(亞洲)經濟學家陳世淵昨日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疫情期間,一些企業經營比較困難,有出售資產或者企業的需求,另外一些企業則希望借助這個時機并購優質資產。從更長期看,一些行業分散度較高,比如房地產和證券公司等,這些行業有通過并購提高行業集中度的內在要求。鼓勵上市公司并購,除了可以增強上市公司實力和活力,也可以釋放很強的信號,增強社會對中國中長期經濟前景的信心。從去杠桿的方向看,鼓勵企業并購,讓一部分高負債困難企業退出市場,也是降低我國債務風險的一個重要渠道。
卞永祖表示,疫情期間,雖然由于人員流動大幅降低,會計師事務所、律所等中介機構的業務受到了很大影響,但是這并沒有太大影響到上市公司的并購重組意愿,相關并購重組案例仍然處于增長趨勢,這說明,新證券法的實施讓上市公司間的并購重組行為更加活躍。當前金融改革的重點是要增加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因此并購重組多側重于制造業、高科技行業等經濟領域。同時,這些行業并購重組也更容易獲得投資者的青睞。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