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
私募基金:看好二季度A股走勢
“3月份PMI重回擴張區間,釋放經濟出現積極變化的信號。PMI改善這是一個先行指標,預示經濟數據止跌企穩,可能開啟回暖模式。
短期理財基金拉長久期保收益 90天以上資產猛增
自去年7月監管加強短期理財債基投資范圍和風險控制后,近半年短期理財基金配置的平均剩余期限在90天以內的資產萎縮,而90天以上資產半年猛增43個百分點,整體久期呈現拉長的趨勢。
剛剛過去的3月 基金圈流行這10個熱詞
剛剛過去的3月是值得投資者回味的月份。隨著全國兩會、博鰲亞洲論壇等國內外重要會議的召開,一些利好消息對市場起到明顯的提振效應。
QFII布局A股路線圖曝光 鎖定35家公司青睞三行業
隨著上市公司2018年年報不斷披露,市場越來越關注各類機構的持倉情況,作為市場重要參與者的QFII持倉最新動向也成為焦點。
百億明星私募盯上這6家公司 三行業最受機構關注
過去一周,滬指雖在周二跌破3000點,但周五漲逾3%的大陽線使得滬指再度逼近3100點,最終一周微跌0 43%,深成指則微漲0 28%。月線方面,滬深兩市均收出3連陽走勢。
2018年基金股票分倉70億元 長江證券力壓中信奪冠
公募基金股票交易的傭金分倉來自券商對基金公司的研究支持及基金代銷兩大部分,是券商綜合實力的體現。2018年,分倉收入格局發生變化,長江證券取代中信證券
639家公司披露一季報業績預告 64家月內被調研
隨著上市公司2018年年報披露如火如荼的展開,2019年一季報業績預告也逐漸浮出水面。《證券日報》市場研究中心根據同花順數據統計發現,截至目前
36家基金公司去年賺145.5億元 僅3家凈利虧損
基金公司2018年年度報告在上周披露結束,上市公司年報也在快速出爐。工商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等銀行,以及華泰證券、中信證券等券商陸續披露年報
13家基金投資虧損均超百億元 最多的虧損286.8億元
基金2018年年報披露“收官”,基金公司業績、產品盈虧、重倉股、券商分倉收入等一覽無余。去年受股市下跌拖累,權益類基金幾乎全軍盡墨,但固收產品卻打開了“一扇窗”。
A股三大股指全線上漲 483只權益基金回報超30%
一季度完美收官,A股市場三大股指全線領漲,上證綜指大漲23 93%,深證成指大漲36 84%,創業板指數大漲35 43%。
公募基金四大費用逼近千億 管理費超610億元
基金2018年報披露完畢,公募基金管理費、銷售服務費、客戶維護費、托管費等費用曝光。2018年,基金管理費收入超過610億元,較2017年增長約11%,貨幣基金成為增長的主力。
2018基金年報出爐:權益基金虧損 貨基最賺錢
3月25日,繼華泰證券(上海)資管率先公布旗下華泰紫金天天金貨幣2018年報之后,華夏、匯添富、嘉實基金等十多家公募也公布了旗下部分基金年報。
養老金最新持倉動向曝光 新進與增持11只個股
隨著上市公司2018年年報的陸續披露,投資收益穩健、秉承價值投資理念的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持倉情況愈發引起投資者關注。
26位投資總監膠著3000點 “無人看跌”卻加倉謹慎
截至3月27日收盤,上證綜指年內上漲逾500點,累計漲幅21 2%;深圳成指累計上漲28 48%,是近年來同期少有的好表現。
首批兩家外資私募獲投顧資格 還有9家在路上
近日,路博邁投資和富敦投資正式獲得在境內開展投資建議服務資格,即拿到了投顧資格,成為首批獲得此資格的外資機構。
去年爆紅的股票ETF 竟是這些機構不顧虧損大舉買買買
雖然去年下半年股市不斷調整,但跟蹤大盤指數及行業指數的場內基金規模,反而逆市持續走高,一度被市場追捧為“爆款”和“網紅”。
17家基金去年賺近70億:易方達建信華夏凈利超10億
今晚又有建設銀行(6 810,-0 09,-1 30%)、海通證券(12 800,-0 11,-0 85%)等多家上市公司披露年報,旗下基金公司經營情況隨之曝光。
公募費率之爭再升級 457只基金祭出零費率王牌
睿遠基金首只公募產品銷售火爆,映襯出投資者對當前市場的熱情不減,公募基金憑借其卓越的管理能力,吸引眾多資金慕名而來。不過,隨著公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