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的火爆行情讓A股投資者興奮不已,同時,這樣的行情也是基金公司大發權益類產品,努力提高管理規模的好時機,但在此時,長城基金公司的規模不漲反跌卻成為了公募界中的一朵奇葩。 有數據顯示,與2016年相比,長城基金的非貨幣基金管理規模在2017年下降了354億元,排名下滑了20位。縱觀該公司的歷史管理規模變化,即使所有類型都算上,也僅在2016年時突破過千億。而從產品線布局看,長城基金的主動權益類產品明顯少的可憐,并且,基金業績表現也差強人意,在去年六成混基跑輸同類均值的情況下,今年更有超過半數悲催虧損。這在公募基金行業本就處于紅海競爭的當下,其有限的市場份額顯然正從長城基金手中流走。
牛市行情規模縮水 長城基金權益類產品成“腿短”
去年A股市場的火爆行情不僅讓基金整體賺的盆滿缽滿,也讓公募基金行業的整體規模大幅增長。根據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12月底,中國公募基金規模達11.6萬億元,相比2016年年底的9.16萬億元,增加了2.44萬億元,增幅達26.6%。剔除貨幣基金來看,2017年混合基金、股票基金和債券基金的管理規模均有提升,分別增加616.94億元、490.2億元和53.30億元,增幅分別為3.47%、7.22%和0.28%。可見,在A股大幅上漲的作用下,權益類基金成為更多投資者的選擇。
從公募基金公司2017年的非貨幣類規模排名來看,不少業內老牌基金公司都實現了規模和排名的雙增長,與其相比,長城基金公司則可以說出現了“暴跌”。數據顯示,該公司2017年的非貨基規模為369.09億元,相比2016年的723.33億元,下降了354.24億元,降幅達48.98%。即使是加上貨幣基金的資產規模,長城基金公司歷史上也僅在2016年時超過千億元。
根據萬德數據顯示,從股票、混合、債券三個類型來看,長城基金公司的管理規模2017年比2016年分別下降了20.09億元、123.85億元、210.30億元,這樣的縮水程度實在令人瞠目。
如果從具體數量上看,則長城基金的權益類產品明顯少得可憐。在其40只非貨幣基金中,有30只混合基金、8只債券基金、2只股票基金。可以看出,公司股票型基金數量嚴重稀少,而且還均為指數基金,并非主動管理類產品。即便在混合基金中,其偏股基金也只有6只。
有業內人士表示,這樣的產品線布局,在股票市場賺錢效應明顯好轉的情況下,無論是個人投資者還是機構投資者,所能選擇的余地都非常小,不亞于把客戶拱手讓給他人,這也是行業內綜合實力較強的公司,不斷壯大的原因。
根據中國經濟網記者的了解,長城基金成立于2001年12月,是經證監會批準設立的第15家基金管理公司,由長城證券、東方證券、北方信托、中原信托共同出資設立。與其同年成立的公募基金公司還有易方達、寶盈、融通、銀華,相比之下,易方達和銀華早已是行業翹楚,融通也已經成長為四百多億規模的基金公司。從基金經理數量上看,長城基金僅有14人,其數量也墊底同齡基金公司。在這14人中,3年以下任職經歷的達到了10人,基金經理任職時間較短可能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權益類產品的業績表現。
去年六成權益基金跑輸均值 今年超半數仍虧損
根據記者了解,在2017年全年的業績表現中,長城基金旗下的股票型基金雖然都為正收益,但長城久兆中小板300的盈利僅有1.46%。在30只有可比數據的混合型基金中,僅有11只產品跑贏了7.76%的同類均值水平,也就是說在A股藍籌行情大爆發的2017年,該公司的混合型基金仍然有63%跑輸同類均值水平,更有3只混基悲催虧損,其中的長城改革紅利(001255)全年虧損幅度達6.66%。
資料顯示,該基金成立于2015年6月9日,但成立以來的累計收益卻是-32.20%,截止到3月7日的累計單位凈值也僅為0.678元。2017年四季報顯示,其前十大重倉股為歐菲科技、五糧液、瀘州老窖、浙江鼎力、藍光發展、水井坊、東山精密、康欣新材、跨境通、東易日盛,可以看出,其雖然在主板和成長股之間做了平衡,但單個季度還是令基金凈值下跌了3.19%。而進入到2018年,其重倉白酒行業的布局,更讓該基金截止3月7日,凈值下跌了7.00%。在季報中,基金經理表示,主要投資受益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行業股票,包括受益于國企改革、土地改革、財稅改革、金融改革、國家安全改革等相關行業上市公司,但從目前的重倉股看,其實際情況似乎和改革概念有所偏差。
從2017年3月16日至今,趙波和鄭幫強二人一直共同管理長城改革紅利,但在合作357天后,任職回報為-14.07%。從去年各季度的前十大重倉股披露情況看,二人抓住的藍籌和消費行業牛股并不多,好不容易在二季度重倉了格力電器,也僅僅出現了一個季度,只有五糧液和瀘州老窖兩只白酒股從去年二季度拿到年底,但顯然對凈值的貢獻并不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