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各界的中國“兩會”仍在繼續,科技創新成為今年兩會聚焦的一個重點。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離不開科技創新的支撐引領,而如何讓科技更多地惠及民生,是人們始終關注的核心。科技強國的建設,對企業發展來說無疑也是一大機遇。今年年初,全球新型城鎮化巨頭金誠集團發起地球文明會,與來自世界各地的諾貝爾獎獲得者齊聚一堂,共同開啟地球文明基金,斥資百億助力科研成果轉化。
金誠集團希望,通過此次地球文明會,運用全球資源優勢,引進先進技術、產業和商業模式,發展全生態城市系統,更好地融合東西方文化、科技、金融等領域,改變人類生活。
兩會指出,鼓勵企業牽頭實施重大科技項目,支持科研院所、高校與企業融通創新,加快創新成果轉化應用,是重中之重。
事實上,金誠集團在做的,正是對國家政策的具體實踐,發起地球文明會,倚靠科技與金融,變革特色小鎮發展道路,助力鄉村振興和農村發展。金誠希望,隨著地球文明會的開啟,能夠持續推動科研,通過基金的形式,讓更多的科研成果落地特色小鎮。
科研成果的轉化落地,是個漫長的過程,后續的實驗測試、二次研發等對資金的需求非常大,而這個龐大的資金鏈,無法單靠撥款等政府手段來完成。因此,打通科技與金融結合的通道,迫在眉睫,地球文明會應運而生。
對于地球文明會的發展,金誠集團有著兩方面的考慮,一方面,要將地球文明會的科研成果應用于全國59個金誠特色小鎮,下沉至三、四線城市,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科研普及;另一方面,要將地球文明會的科研成果孵化成特色小鎮的特色產業,最終實現科技產值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