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3月2日證監會正式發布《養老目標證券投資基金指引(試行)》(以下簡稱《指引》)以來,不管是業內還是投資者,對于養老目標基金一直是翹首以盼,不過此前牛妹從多家基金公司獲悉,養老目標基金都還報不了。
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要等協會出養老公募的基金經理注冊安排。某公募基金人士說道。而隨著基金業協會于3月12日發布《關于養老目標證券投資基金的基金經理注冊登記有關事項的通知》,養老目標基金的正式申報越來越近。
今日,牛妹從多家基金公司獲悉,他們已經紛紛上報了養老目標基金。其中滬上某基金公司人士向牛妹表示:今天應該有不少基金公司都上報了產品,我同事今天就在現場,從叫號的情況來看,至少有30家。
此外,據牛妹進一步了解,該基金公司今天也上報了兩只產品,均為目標風險基金。而從廣深、北京的一些基金公司上報情況來看,各家上報產品也不太一樣,有的上報的是目標日期型產品,有的也是目標風險型產品。
可以看出,各家基金公司對于養老目標基金上報都非常積極,而且各家的準備工作都非常充分。牛妹注意到,有的基金公司甚至籌備養老目標產品已經近一年,期間已經做過各種測試。而滬上某基金人士更是指出:我們專門組建了一個團隊,把這個當核心戰略業務籌備。
目標風險OR目標日期?
另據悉,目標風險策略和目標日期策略是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養老金默認投資產品的主要策略。
業內人士表示:從美國的情況看,在養老金默認投資產品的制度出臺前,目標風險基金的增速快于目標日期基金。但隨著2006年美國將這兩類產品納入QDIA后,目標日期基金以年均1500億美元的速度快速增長,目標日期基金的規模增速在2009年后超過目標風險基金。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學者認為不是業績導致投資者更多的選擇目標日期基金。我們初步分析認為,主要原因是在選擇產品時,目標日期基金只需要根據退休年齡即可選擇,目標風險基金則還需要判斷投資者的風險偏好,而風險偏好的判斷并不如退休年齡那么簡單明了。
而從業績表現方面來看,紐約大學的研究表明,業績表現上目標風險基金優于目標日期基金,目標風險基金其實有利于結合投資者的風險偏好、收入情況、財富規劃等提供更加個性化的解決方案,在互聯網基金銷售和基金組合銷售大發展的背景下,可能煥發新的活力。該業內人士進一步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