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公募基金一季報陸續披露,部分績優和明星基金經理后市看法也浮出水面。多位基金經理認為,在今年中美貿易爭端和市場風格切換的大背景下,應降低股市投資的風險偏好和收益預期,同時在投資中精選個股,抓住新經濟成長引擎的優質成長股投資主線。
東吳基金首席投資官兼權益投資總部總經理、明星基金經理彭敢在一季報中表示,一季度因為中美貿易爭端,降低了對市場的風險偏好,但隨著市場的下跌又逐漸回到一個估值合理的位置。整體上,中美貿易爭端雖然是長期影響中國的一個不利因素,但短期內有望通過談判緩和,中國會更加開放。彭敢指出,今年的市場風格已經比較明顯,將對提高未來全要素生產率的各個行業進行重點投資,主要包括計算機等信息安全、先進制造行業、軍工行業以及消費升級等領域。
農銀匯理工業4.0混合基金經理顏偉鵬認為,今年一季度市場風格發生較大轉變,小市值個股和優質成長股大幅領跑市場,藍籌股相對較弱。展望后市,宏觀經濟會出現總量平穩、結構優化的特點,優質成長股有望繼續引領新經濟的成長方向。將會加大成長股的研究力度,堅持優質成長為主線的投資方式,適當參與消費股投資。
然而,也有基金經理認為成長股走勢持續性仍有待觀察。
長盛電子信息主題混合基金經理趙宏宇認為,一季度市場風格呈現一定的大小盤結構性分化。盡管一季度以醫藥、計算機為代表的成長板塊表現相對較好,但考慮到主題或板塊的表現持續性仍不足以代表長期性市場趨勢,因此將積極精選個股和向風格均衡型配置思路轉變,以獲得穩健的凈值增長。
港股去年的強勢上漲讓不少布局港股市場的基金經理收益不俗。針對今年港股市場投資策略,不少明星基金經理認為,去年港股普漲局面難再現,今年將降低港股投資收益預期,投資也將以精選個股為主。
彭敢認為,港股市場上國際資金的流動和南下資金的流動是股票漲跌的主要因素,考慮到目前的政治經濟形勢,傾向于港股上漲動力低于2017年,會適當降低港股持倉,但對一些優質成長公司在估值有利的情況下,會積極調整倉位。
廣發滬港深新起點股票基金經理李耀柱認為,中美貿易爭端引發市場對經濟復蘇進程的擔憂,從而影響市場的交易情緒,導致投資者風險偏好下降,市場波動性明顯增大。納斯達克市場科技股調整是近期下跌行情主要推手,并傳導到港股科技板塊,港股科網股跌幅較大,拖累港股大市表現。
李耀柱稱,近期絕大部分行業板塊下跌,其中受中美貿易爭端影響較大的科技股、原材料板塊跌幅最大,防御型板塊公用事業則在波動中表現突出。由于房地產板塊3月底有巨大的回撤,估值便宜,向下空間不大,逐步增加了地產板塊的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