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資產管理行業,并非有了牌照就能得到投資者的認可。這句話在華泰(上海)資管身上得到了印證。《號外財經》注意到,在近兩個季度,華泰(上海)資管的資產管理規模竟然驟降達84%,主要原因是貨幣基金遭遇了投資者“用腳投票”。
《號外財經》根據wind數據整理顯示,華泰(上海)資管在2017年三季度末有3只基金,均為貨幣基金;2017年四季度再增1只指數型股票型基金,旗下基金數量達到4只;截至2018年一季度,該公司旗下基金數量已達6只,再增1只股票型基金和1只債券型基金。
也就是說,華泰(上海)資管的基金數量處于上升趨勢,然而,人多未必力量大!
從基金總份額上看,華泰(上海)資管的基金2017年三季度末共有95.70億份;2017年四季度則下降了43.52億份至52.18億份,凈贖回率為45.48%;2018年一季度,該公司旗下基金總份額僅25.16億份,凈贖回27.02億份,凈贖回率為51.78%。僅僅兩個季度,該公司基金總份額下降了73.71%。從基金類型上看,貨幣基金是該公司總份額下降的災區,由去年三季度末的95.70億份,降至今年一季度末的18.43億份,降幅達80.74%。
從基金總資產凈值上看,華泰(上海)資管的基金2017年三季度末共有155.12億元;2017年四季度則下降了102.93億元至52.19億元,降幅為66.36%;2018年一季度,該公司旗下基金總資產凈值僅25.14億元,下降27.05億元,降幅為51.83%。僅僅兩個季度,該公司基金總份額下降了83.79%。從基金類型上看,貨幣基金是該公司總規模縮水的災區,由去年三季度末的155.12億元份,降至今年一季度末的18.43億元,降幅達88.12%。
華泰(上海)資管基金數量從3只增加到6只,但規模卻從155.12億元降至25.14億元。《號外財經》重點觀察了規模下降的重災區貨幣基金。2017年8月11日成立的華泰紫金天天金貨幣ETF,首發152.29億元,但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規模為0.05億元;2017年8月11日成立的華泰天金,首發152.31億元,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規模為4.98億元;2017年8月24日成立的華泰紫金零錢寶,首發2.65億元,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規模為0.91億元。
屋漏偏逢連夜雨!今年3月13日,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上海監管局對華泰(上海)資管發出通知函,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經查,華泰(上海)資管在業務開展中存在以下問題:一是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落實不到位,存在風險測評問卷填寫不完整、部分客戶信息填寫前后矛盾等問題。二是投資、交易制度不健全,存在交易對手管理薄弱、債券信用評級管理未全面覆蓋、詢價管理不規范、異常交易管理不到位等問題。
上述行為違反了《證券公司客戶資產管理業務管理辦法》(證監會第93號令)第三條第二款,《證券公司集合資產管理業務實施細則》(證監會公告[2013]28號)第十六條第一款、第五十二條第一款,《證券公司定向資產管理業務實施細則》(證監會公告[2012]30號)第三十六條第一款的規定。根據《證券公司客戶資產管理業務管理辦法》(證監會第93號令)第五十七條的規定,對公司予以警示。上海監管局表示,華泰(上海)資管應按照法律、行政法規及證監會有關規定的要求落實整改,進一步梳理相關流程,強化有關人員合規守法意識。公司應在2018年3月20日前向上海監管局提交有關落實整改工作的書面報告。
《號外財經》注意到,截至目前,華泰證券(601688,股吧)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官網并未就從披露相關公告。而上海監管局的通知函還表示“如果對本監督管理措施不服的,可以在收到本決定書之日起60日內向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提出行政復議申請,也可以在收到本決定書之日起6個月內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復議與訴訟期間,上述監督管理措施不停止執行。”截至5月12日,已經達到6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