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債券市場整體回暖,但信用債違約風險事件也層出不窮,繼“14富貴鳥”發生實質違約后 ,5月以來,“11凱迪MTN1”、“15中安消(600654,股吧)”、盾安公司債等相繼發生違約,且發債主體多為上市公司,這背后也牽累了中融基金、華商基金、泓德基金等多家公司不幸中槍踩雷,日前,國海富蘭克林與券商機構的糾紛傳聞,更是將公募踩雷違約債風險的關注度推向高潮。然而,在哀嘆公募基金不幸的同時,基金公司過于依賴外部評級機構、內部對信用債風險把控能力的缺失也暴露出來,在打破剛兌的基調下,公募基金如何避開違約債雷區也值得探討。
華商中融踩雷違約債
今年以來,債券信用違約事件頻發,5月7日,上市公司凱迪生態公告稱,“11凱迪MTN1”無法按時兌付本金構成實質性違約,引發業內各界關注。
“11凱迪MTN1”違約背后,季報中重倉持有的華商基金也產生連鎖反應,凈值出現大幅回落。
從基金一季報來看,截至3月底,華商雙債豐利基金持倉11凱迪MTN1市值3981.6萬元,占凈值的比例為6.49%,是華商雙債豐利債券持倉中第五大重倉債券。5月7日,華商雙債豐利債券A單日凈值下跌3.99%。
值得一提的是,這已經不是華商旗下債基今年首次踩雷凈值受損。3月1日,華商雙債豐利第一大重倉債券“15華信債”大跌32.65%。據悉,該債券的暴跌源于市場曝出中國華信能源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葉簡明被調查的消息,公司發行并上市的公司債“15華信債”于3月1日起停牌。
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末,華商雙債豐利債券持有“15華信債”的倉位比例達到24.18%。恐受接連踩雷“15華信債”暴跌和“11凱迪MTN1”違約的雙重影響,今年以來該基金也出現大幅虧損。Wind數據顯示,截至5月15日,華商雙債豐利債券A、華商雙債豐利C年內分別大跌19.84%、20.13%。
值得一提的是,5月7日,中債估值還下調16凱迪02、16凱迪03以及11凱迪債的日間估價全價,降幅在37%-43%之間。因此,2017年報中曾持有上述凱迪生態相關的債券基金也或多或少受到牽連,其中最受關注的就是近期市場傳出的國海富林基金與機構客戶之間的“口水戰”事件。
5月10日,網絡曝出某中信證券(600030,股吧)資管人士在微信朋友圈指責國海富蘭克林基金不遵循投資策略,組合中“偷”配了一只即將違約的債券,而出現違約風險之后又阻止中信資管方面贖回,并隨即下調了基金估值。市場分析人士預測,上述消息中所指的違約債便是“16凱迪02”。
國海富蘭克林基金旗下國富新增長混合A 2017年年報顯示,該基金前五大債券持倉第一席即為“16凱迪02”,持有13萬張,當時的公允價值為1252萬元。雖然其在今年一季報的前五大債券持倉中并沒有出現,但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國富新增長混合在5月8日凈值猛然大跌5.22%,有市場人士推斷出這只基金在一季度減倉了“16凱迪02”,但并未完全清倉。
對于市場違約債負面傳聞,國海富蘭克林也發表聲明稱,“發現市場上有個別人散布公司及旗下基金的不實言論,惡意中傷公司形象和聲譽。公司一貫守法合規經營,所有基金產品均按照基金合同開展投資運作,保護所有投資者權益。已委托律師對發布、散播不實言論者采取法律措施”。
另外,受富貴鳥公司債暴跌影響,中融基金旗下中長期純債產品中融融豐純債A、C份額收益率分別虧損47.96%、39.15%。同樣陷入盾安公司債危機的還有泓德基金,泓德基金近期公告稱,將對旗下債券基金持有的16盾安MTN001進行估值調整,調整后的估值價格為50.2998元/張。數據顯示,16盾安MTN001中票5月7日的中債估值凈價報95.396元,這也意味著基金公司將該中票估值下調了4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