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人工智能成為最受市場關注的新興產業之一,在二級市場,人工智能板塊也逐漸站上風口,被不少機構人士視為未來最值得投資的方向之一,因此不少基金公司也積極布局。
證監會最新公告顯示,萬家基金5月9日上報的萬家人工智能靈活配置混合型基金,已經在5月16日被證監會受理。
事實上,今年以來,已經有3只人工智能基金產品獲得“準生證”,分別為南方人工智能主題混合型基金、東方人工智能主題混合型基金、寶盈人工智能主題股票型基金,顯示出基金公司對這一主題的重視。
此前,人工智能主題基金僅有兩只,分別為前海開源人工智能、融通中證人工智能主題,其中,融通人工智能是指數型基金,重點跟蹤中證人工智能指數,基本覆蓋人工智能行業主流公司。
隨著技術日益成熟,人工智能正全面創造新市場、新機會,全面重塑傳統行業發展模式和格局。前瞻產業研究院日前公布的《中國人工智能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2015年中國人工智能市場規模為69億元,同比增長40%,2016年達到96億元,此后在技術和應用的驅動下,繼續快速發展,同比增速超過40%,預計2023年市場規模達到1100億元,并帶動相關產業規模增長超過1000億元。
還有一份研究報告指出,市場普遍認為2017年是人工智能元年,2018年人工智能技術有望繼續在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和合成、自然語言處理等技術細分領域快速發展,在自動駕駛、醫療影像識別、輔助診療、智能家居等行業細分領域出現突破。
一位基金經理對記者表示,十分看好人工智能的發展潛力,目前這一行業正處于爆發前夜,將深刻改變世界,值得長線投資,但是,要回避缺乏基本面支撐的公司,應該選擇有核心技術優勢、成長空間大的公司。
不過,也有研究人士表示,人工智能產業目前處于產業的初創期,存在估值高等情況,因此,要辯證看待這一現象,不要盲目跟風,未來重點是看人工智能領域具有長期優勢的企業。
業內人士還表示,人工智能目前還屬于新生事物,其中指數和個股波動較大,目前還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但人工智能的發展前景基本被機構一致認可,長線投資價值突出,未來可能有更多基金公司積極布局,或許有更多新類型的產品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