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運作成本較低”、“風險小”為優勢的FOF基金,今年表現似乎也不太理想。日前,《證券日報》記者通過WIND資訊對首批公募FOF基金進行梳理發現,截至7月20日,6只公募FOF產品合計規模為76.3億元,合計份額為78.19億份,這與去年底的合計規模130.3億元和合計份額129.7億份相比,規模縮水54億元,縮水41%;份額減少51.51億份。
與此同時,這6只公募FOF基金目前整體呈現負收益,表現最好的產品最新收益為-0.69%,而表現最差的產品目前收益為-8.87%。
總規模降至76.3億元
廣義上來說,FOF基金是通過多類資產配置,投資于不同市場和不同策略的組合基金,由于“運作成本較低”、“風險小”為優勢特點,市場便給予了很多期待,由此首批公募FOF基金在去年正式推出,同時,監管層在制度要求上給予較明確指令。
《證券日報》記者經過梳理發現,最早成立的公募FOF基金是嘉實領航資產配置和南方全天候策略,分別在去年10月26日、10月19日成立,隨后又有4只FOF基金集中在去年11月初成立,分別是建信福澤安泰、華夏聚惠穩健目標、海富通聚優精選和泰達宏利全能優選,由此,首批6只公募FOF產品全部成立。
然而,《證券日報》記者根據WIND資訊最新統計發現,這6只公募FOF產品運行情況目前并不樂觀;從運行來看,無論從規模、份額和收益方面,與去年年底相比,均表現不佳。數據顯示,截止去年底,6只基金合計規模為130.3億元,合計份額為129.7億份;而截至今年7月20日,6只基金合計規模則為76.3億元,合計份額為130.3億份,整體規模縮水54億元,且均為負收益。
從投資分類來看,6只公募FOF基金中有5只為偏債混合型基金,僅有海富通聚優精選為偏股混合型基金,同時也是虧損最多的產品。
今年2只FOF基金成立
雖然首批公募FOF產品整體收益不佳,但仍未阻擋市場對FOF基金的熱情。《證券日報》記者根據證監會網站公示情況來看,今年以來,共有8只公募FOF產品獲批,截至目前已有2只正式成立,分別是中融量化精選混合和前海開源裕源混合,另有6只未成立,分別是長信穩進資產配置混合、上投摩根尚睿混合、華夏聚豐穩健目標風險混合、南方合順多資產配置混合、前海開源裕澤定期開放混合、建信福澤裕泰混合。
從已正式成立的2只基金情況來看,表現相對一般,例如中融量化精選混合,成立時間是今年5月4日,成立之初的規模為4.28億元,而截至7月20日,該只基金的規模已降至1.51億元,縮水2.77億元,最新收益為-0.7%;此外,前海開源裕源混合成立時間為今年5月16日,目前的規模與成立之初變動不大,保持在2.99億元,但收益也為負數。
從今年獲批的8只公募FOF基金來看,多數為偏債混合型基金,但通過進一步觀察發現,尚未正式成立的6只產品,似乎“并不著急”。
《證券日報》記者發現,今年對獲批的8只FOF基金有兩次批復,一次是3月5日,分別對中融量化精選混合、上投摩根尚睿混合和前海開源裕源混合進行了“準予”意見,然而上投摩根尚睿混合至今仍未正式成立。
按照其他2只基金獲得批復到正式成立的時間來推算,用時在兩個月左右,而其他5只基金批復時間是今年4月17日,截至目前均未正式成立,“準予”批復到現在已有兩個多月。
一位基金公司人士告訴《證券日報》記者,由于今年A股是表現低迷,且整體產品收益表現不佳,已獲得批復的公募FOF基金或有“延長”的可能;不過,即便如此,按照證監會對“批復下發之日起6個月內進行基金的募集活動,募集期限自基金份額發售之日起不得超過3個月”的要求,尚未正式成立的基金也不會拖太久。(見習記者 王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