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納入因子從2.5%提升至5%,A股“入摩”邁入第二階段,MSCI主題基金也有望迎來修復行情。
A股“入摩”邁入第二階段
8月14日凌晨,明晟公司 MSCI 發布8月份指數評估報告稱,將實施中國A股部分納入明晟MSCI中國指數的第二步,納入因子從2.5%提升至5%,提升后占明晟新興市場指數的權重為0.75%。
對此,招商基金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追蹤新興市場指數的資金約2萬億美元,按5%的納入因子將A股正式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后,預計今年短期內流入資金約165億美元,折合人民幣1100億元。未來納入因子從5%提高到100%,預計長期新流入的資金量會達到2.3萬億元人民幣,對于A股中長期具有較大的正面促進作用。
納入因子調整后,中國神華等10只A股將新增加入MSCI中國指數,使得A股納入該指數的個股達到236只,而所有納入將于8月31日收盤時生效。以此推斷,相關追蹤MSCI的被動型基金將在8月31日當日完成建倉。
MSCI主題基金或迎來修復行情
自6月1日入摩以來,MSCI主題基金表現并不理想。Wind數據顯示,截至8月13日,23只MSCI主題基金(份額分開計算)收益率均告負。但招商基金認為,目前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成分股估值已經處于歷史底部,后續下調空間有限,且隨著市場悲觀情緒的消退,有業績支撐且估值低的標的向上修復空間較大。
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成分股主要集中在主板大市值的金融、地產、消費和科技四大板塊的行業龍頭。對比主流寬基指數,指數成分股具有估值較低、盈力能力強的特點。
截至2018年7月31日,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成分股市凈率1.43與市盈率11.33均低于滬深300指數、創業板指數。同時,從成長性指標看,指數成份股ROE領先于主流寬基指數。
招商基金認為,A股市場估值已逼近歷史最低位,下行空間有限,中長期價值顯現。截至7月末,滬深300的PE估值水平處于2005年以來由低到高的28%分位。
因此,無論與歷史過去縱向相比,還是橫向對比主流寬基指數,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目前成分股都具有較高的性價比優勢,投資前景較好。
A股“入摩”之后又有望“入富”
繼“入摩”之后,據路透8月10日報道透露,A股或將加入另一國際指數——富時羅素FTSE Russell。指數提供商富時羅素CEO馬克·梅克皮斯(Mark Makepeace)公開表示,如果富時羅素決定9月將中國內地股票納入其旗艦指數,其對中國內地股票的權重可能高于競爭對手明晟公司(MSCI)。
A股“入富”將帶來哪些利好?著名對沖基金經理韓瑋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A股被納入富時羅素指數的利好效果與其“入摩”類似。一方面,海外跟蹤富時羅素指數的基金需要被動配置相關A股,從而為A股市場帶來新的增量資金。另一方面,會增強全球投資者對A股的關注度和投資需求,有利于提升A股市場的開放程度、推進A股市場的改革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