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百億——這是陳光明的睿遠基金專戶截至目前的最新規模。按照睿遠的“價值投資”理念,意味著這百億將緩慢流入A股。
不只睿遠,匯豐晉信前明星基金經理丘棟榮在新東家管理的第一只產品也在不久前發行完畢。
眾所周知,受制于大行情不好,公私募今年來業績慘淡,虧損30%成為常態,“公奔私”的基金經理屈指可數。“我能一下子想得出來的只有任澤松(從中郵基金轉投上海集元資產)。行情不好,公轉私的數量大大減少,的確很需要勇氣。”某大型私募人士表示。相反,反而有很多私募基金紛紛“私轉公”。而公募明星基金經理陳光明和丘棟榮的逆勢進場,也引發關注。
陳光明攜百億入市
在發行公募產品之前,睿遠先行發行了專戶產品。基金業協會官網的最新統計顯示,睿遠基金共發起設立18只專戶產品,其中洞見價值一期集合資產管理計劃16只、睿見集合資產管理計劃2只。
統計顯示,18只專戶產品共計募集規模達到104.15億元,從單只產品規模來看,睿見1號規模最大,為15.12億元,排在后面的三只依次是洞見價值一期12號、洞見價值一期3號和洞見價值一期1號,規模分別是8.05億、7.87億和7.29億元,其余單只產品的規模均小于7億元,18只產品的平均規模則約為5.79億元。
第一財經進一步統計發現,購買睿遠專戶產品戶數合計為2443戶,也就是說戶均規模約為426萬元。睿見1號的戶均規模則高達840萬元。另外睿遠基金的這18只已經備案的產品類型都是一對多的方式,采用不分級制度。
在東方紅資管成立之初陳光明便加入公司,從一線的研究員到受托資產管理總部業務董事,再到資管總部總經理,陳光明擁有20年左右的證券從業經驗,也見證了幾輪市場牛熊。
陳光明離職時,已是東方證券資管公司董事長。他帶領東方證券的資管業務走在業內前列,打造出“東方紅”這一響當當的資管品牌;盡管東方紅資管幾乎沒有做過散戶宣傳,卻在2017年動輒爆款規模一兩百億,艷壓公募“群芳”。自2005年6月24日東方紅1號發行至2017年12月31日,東方紅權益類主動管理產品的簡單平均復權凈值為26.202元,年化收益率為29.77%,同期比較基準年化收益率則僅為9.63%。
陳光明多年來堅守投資一線,長期投資業績非常優秀,比如東方紅4號就是陳光明本人長期管理的基金。東方紅4號成立時間最早,成立于2009年4月21日,以追求絕對收益為目標,截至2017年12月31日,該產品年化收益率27.9%,最大回撤-26.97%,年化波動率21.5%,夏普比1.16(無風險收益3%)。
記者拿到的一份睿遠基金路演材料顯示,睿遠基金的投資方法是“價值投資”,投資邏輯是“首重估值,次重好公司,最后是應對而非預測市場周期”。
“中國經濟進入存量市場,未來需要把握結構性機會,關注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民族企業,關注存量市場下具有競爭優勢的企業的長期價值。中短期內,經濟基本面的壓力較大,但現在市場估值水平處于低位。從中長期風險收益比角度來看,可選擇的標的逐漸增多。”睿遠基金的路演材料中指出。
陸續有私募基金“私轉公”
10月26日晚間,證監會發布了《關于核準設立睿遠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批復》,核準設立睿遠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睿遠基金是今年以來獲批的第11家公募基金。在此之前,中庚基金先行獲批。
中庚基金成為年內第三家新成立的公募基金公司,原海富通基金副總孟輝位居第一大股東,是第十家自然人擔任大股東的基金公司。作為中庚基金旗下首只產品的基金經理,丘棟榮成為市場關注焦點之一。
除了睿遠這樣新成立的公募基金,陸續有私募基金“私轉公”。第一財經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私轉公”的基金公司有鵬揚、凱石、朱雀、博道等幾家。
其中記者了解到,鵬揚基金近年來發展勢頭頗為兇猛,特別是其債券投資業務深受渠道和行業認可。鵬揚基金由楊愛斌發起設立,從華夏基金離職后,楊愛斌就設立了私募基金公司——北京鵬揚投資。憑借在公募基金積累的投資經驗和客戶信任,鵬揚投資在不足5年時間內規模迅速擴容至400億元。
“很多城商行、農商行對鵬揚的評價很高,也愿意和他們進行委外合作,大家對楊愛斌的管理能力還是非常認可。”北京某公募資深債券基金經理對記者表示。
不過,凱石、博道等在轉為公募后,業績和產品發行不溫不火,Wind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博道的非貨幣基金管理規模為14.61億元,凱石為7.1億元。
有人“私轉公”,也有人“公轉私”。今年來“公奔私”最有名的是任澤松,這位昔日的“公募一哥”現為上海集元資產的總經理。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目前集元資產旗下有一只名為“集元-祥瑞1號基金”的產品,托管人為中信證券。
更多沒有轉為公募的私募,今年來的日子很難過。統計顯示,前11個月,規模以上(策略管理規模50億元以上;或管理規模30億元以上且機構成立滿5年)股票私募基金全部錄得負收益,其中淡水泉投資虧損23.74%、源樂晟資產虧損21.45%、泓澄投資下跌13.06%、朱雀投資下跌13.27%、景林資產下跌21.99%、明達資產下跌25.16%、翼虎投資下跌25.1%、鼎鋒資產虧損22.4%、遠策投資虧損14.93%……
“現在給完渠道之后剩下1%已經很不容易,除了一些靠自身IP做大規模的公司外,很多像我們這樣的小私募還是要依靠絕對收益來吸引客戶。但今年的行情做到這一點實在太難了。”深圳一家中小型私募老總告訴記者。
另外,基金業協會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1月份新備案私募管理人198家,其中證券類私募管理人56家,約為上月(15家)的3.7倍,相比去年同期下降47.66%。11月無當月新成立的證券類私募管理人備案。
格上研究中心統計數據也顯示,11月份協會新備案私募產品1375只,其中新備案證券類私募產品770只,占比56%,這一數量較去年同期(1528只)下降10.01%,環比上月(506只)上升52.17%。11月共有12家百億級私募有新產品備案,共備案產品27只,相較上月增加9只,百億私募備案數量在上月大幅下降后輕微反彈。其中備案產品數量最多的是映雪投資,備案了6只。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