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機構便頻繁地走訪上市公司,為開好局起好步奠定基礎。據統計,1月上半月機構調研了139家公司。從相關公司所屬行業看,醫藥生物、電子、計算機、機械設備四行業最受機構青睞。而中小創仍然是機構調研的重點,業績也是關注點。
上半月機構摸底139股
新年伊始,機構便頻繁地走訪上市公司,為開好局起好步奠定基礎。據數據統計,2019年1月上半月(1月1日-15日),138家上市公司接受機構的調研。當中,接受了10家以上(含)機構扎堆調研的有45家公司,接受了30家以上(含)機構扎堆抱團調研的也有8家。
這8家公司分別是聯美控股(600167)、中科創達(300496)、新開普(300248)、圓通速遞(600233)、高新興(300098)、陽光電源(300274)、康力電梯(002367)、云南白藥(000538),他們在上半月分別接受了85家、59家、53家、46家、37家、35家、31家、30家機構的調研。
吸引最多機構關注的是聯美控股。1月8日,公司舉辦投資者交流會,吸引了華夏基金、中歐基金、嘉實基金、中金公司、中信證券等在內的85家機構代表參會,2019年以來公司股價上漲11.28%。2018年,聯美控股收購了高鐵數字媒體運營商兆訊傳媒。此次調研中,機構的關注重點是公司的清潔供熱和高鐵數字媒體兩大業務。
其中,就煤價預期及兆訊傳媒后續發展等問題,聯美控股董事長蘇壯強表示,煤價相對比較穩定,供暖價格不會因為煤價降價。而兆訊傳媒跟鐵路局簽訂的都是長期合同且排他,具備資源壟斷性。同時該公司具有全國網絡優勢,站點最多、規模最大,覆蓋24億人次。他預計鐵路媒體是黃金時段的起點,最起碼五年十年甚至有更長更高的上升期。
從調研機構的類型來看,券商的調研最為廣泛,達到112家,即80.58%的上市公司調研活動有券商參與;基金公司調研77家,位列其后,參與了88.40%的上市公司調研活動;陽光私募調研48家公司,排名第三;以投資穩健見長的保險公司和海外機構分別對27家和23家上市公司進行了調研。
對于不同的調研機構,業內人士認為其背后的關注點各有不同。券商作為賣方機構,注重從調研中挖掘信息并加工分享給市場;而公私募機構等更注重調研帶來的投資機會和直接的交易機會;保險和保險資管在當前注重通過調研尋找組合配置的對象;海外機構一直以來都是以長線投資和價值投資見長,其調研軌跡代表著市場上長線和穩定資金的布局思路。
偏愛醫藥生物、電子、計算機、機械設備四行業
從所屬行業(申萬一級)來看,1月上半月機構調研的139家公司主要集中在電子(13家)、醫藥生物(13家)、機械設備(13家)、計算機(13家)四行業。此外,通信、汽車、農林牧漁、公用事業、電氣設備、傳媒6個行業中也各有5至10家公司接受了機構的調研,其他行業接受調研的公司不到5家。
數據顯示,1月上半月接受機構調研的13家醫藥生物公司分別是云南白藥、新和成(002001)、恩華藥業(002262)、一心堂(002727)、金石東方(300434)、愛爾眼科(300015)、我武生物(300357)、景峰醫藥(000908)、愛朋醫療(300753)、麗珠集團(000513)、邁瑞醫療(300760)、海普瑞(002399)和南衛股份(603880)。
對于醫藥生物行業,機構人士指出“4+7”城市帶量采購等行業政策的實施必然會對行業和企業發展產生重要影響,但是人口老齡化和診療升級帶來的需求是剛性的,整體醫藥行業仍將保持持續成長。興業證券表示,當前醫藥板塊估值與2011年底、2012年初比較相近,如果不考慮EPS的調整,藥企估值已經和海外低成長的藥企一致,市場的恐慌情緒已經反映的較為充分。
而電子行業在上半月接受機構調研的13家公司分別為海康威視(002415)、木林森(002745)、三環集團(300408)、滬電股份(002463)、順絡電子(002138)、興森科技(002436)、高德紅外(002414)、大族激光(002008)、碩貝德(300322)、南大光電(300346)、利亞德(300296)、和晶科技(300279)、諾德股份(600110)。
關于電子行業,近日工信部部長苗圩表示將在今年發布5G臨時牌照的消息引起市場高度關注。對此民生證券行業認為,“臨時牌照”首次提出,體現國家兼顧各個5G參與方的利益,表明國家在加快推進5G商用部署上的決心,另外,“臨時牌照”的新提法在加快推進5G建設的同時為后面的潛在改革留下余地。
在上半月接受機構調研的13家機械設備公司有康力電梯、英維克(002837)、石化機械(000852)、安車檢測(300572)、香山股份(002870)、中亞股份(300512)、智能自控(002877)、中核科技(000777)、南興裝備(002757)、智云股份(300097)、杭氧股份(002430)、豫金剛石(300064)、博深工具(002282)。
川財證券認為,機械設備行業絕大部分子行業都已經進入存量市場階段、更新需求主導市場,行業周期屬性強化。經濟周期和生產要素成本的快速提高擠壓了最終消費能力,當前看大多數傳統制造子行業的總量空間承壓,未來企業的增長必然要擺脫僅僅主要依靠量的增長,而轉變到依靠提升盈利能力上來,未來的傳統制造業發展的方向只能是向中高端進行產品升級,向智能制造和工業互聯網運營轉型以及擁抱新興制造產業。
13家在上半月接受機構調研的計算機行業公司是中科創達(300496)、新開普(300248)、石基信息(002153)、新北洋(002376)、潤和軟件(300339)、美亞柏科(300188)、達實智能(002421)、新大陸(000997)、紫光股份(000938)、東華軟件(002065)、中電興發(002298)、北信源(300352)、深科技(000021)。
分析人士認為在政策與需求驅動下,計算機板塊多個細分領域將迎來高景氣,尤其是與宏觀經濟相關度較小的弱周期、逆周期的細分行業。中信建投行業研究指出,目前多方面因素例如云計算落地、區塊鏈、自主可控、工業互聯網、AI等概念以及國家政策對于科技創新及信息化的支持力度與日俱增,將會使得計算機行業繼續迎來估值上升期。
中小創依然最受關注
剛過去的2018年,在機構調研的公司中小創一直占據多數。新年伊始,中小創仍然是機構調研的重點。統計數據顯示,1月上半月機構調研的139家公司中,滬市公司只有13家,占比僅9.35%;深市主板公司稍多,但也只有23家,占比僅16.55%,兩者加起來比例約四分之一,很顯然,中小創依然最受機構關注。
分析認為相比藍籌股,中小創的整體估值依然比較高。但是相比歷史,中小創的估值已經處于低位,且不少股票已經超跌,還有不少優質股已經或正在被海內知名機構新進或增倉,被機構密集調研的主要原因之一。華泰證券策略分析師孔凌飛表示,雖然中小盤股估值水平是否企穩仍有不確定性,但當前整體估值水平確實已處于較低位置。
“中小創股票的估值風險已大幅釋放,很多業績前景良好且估值合理的個股具備長期投資價值。”市場人士指出,就中小板指而言,市盈率和市凈率均降至十年來最低水平區間。有券商分析稱中小板公司按2018年業績預測中值,凈利潤增速有望超過11%。若中小板上市公司被證實為去年四季度利潤增速回穩,在下跌觸及歷史估值低點后有反彈的需求。
從年報預告來看,目前中小板公司年報業績預告披露比例達到99.7%。據招商證券統計,根據已披露公司業績預告中值測算,中小板年報累計歸母凈利潤增速小幅回升至11.6%,相比前三個季度盈利增速上升4個百分點,四季度盈利增速將回升至23.8%。
而上半月獲機構調研的139家公司中,有81家公司已發布2018年業績預告。具體情況為20家公司“預增”、35家公司“略增”、9家公司“續盈”、2家公司“扭虧”、2家公司“不確定”、6家公司“預減”、1家公司“首虧”、6家公司“略減”。據此來看,上半月機構調研偏愛業績“預喜”的公司。
從業績預告凈利潤增幅來看,凈利潤增幅最高的是海普瑞,公司預計2018年凈利潤5.90億元至6.55億元同比增長349.25%至398.74%。其次為仙壇股份(002746),其預計2018年凈利潤3.00億元至3.50億元同比增長194.39%至243.46%。排第三高的是蘇寧易購(002024),公司1月8日披露業績預告修正公告,此前公司2018年度預盈75.83億元至80億元。修正后預盈127.88億元至132.09億元,同比增長203.56%-213.56%。
此外,上半月獲機構調研的公司中,益生股份(002458)、滬電股份(002463)、三夫戶外(002780)、道明光學(002632)、博深工具(002282)、杭氧股份(002430)、久立特材(002318)、耐威科技(300456)、高德紅外(002414)、新和成(002001)這10家公司2018年預計實現凈利潤也有望達到或超過100%。其中的益生股份和滬電股份的最高預增幅度分別達到了212.77%和204.64%。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