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上市公司陸續發布2018年年報及業績預告,眾多公司2018年的營收狀況、業績表現也陸續浮出水面。部分營收穩定、業績同比大增的上市公司會進入機構的“法眼”,獲得機構投資者大幅增持;而對于營收不佳、長期虧損的上市公司,機構投資者通常會“敬而遠之”,對相關標的進行減持。
公募基金內部往往會對其持有的標的進行估值預測,以確定最優的買入和賣出時機。對于基本面出現較大調整的問題標的,一些基金公司則會優先發布相應的股票估值調整公告,再逐步減持相關標。《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公募基金對問題標的的估值調整較為密集,已經有37家基金公司發布了47份估值調整公告。
47份股票估值調整公告
直指上市公司商譽減值問題
今年以來,上市公司商譽減值問題集中暴露。當標的上市公司出現問題時,下調估值水平便是眾機構投資者的一致選擇。對公募基金來說,及時調整問題標的估值,既能保護基金持有人利益,也能避免對基金運作產生不良影響。
近期,隨著眾多上市公司披露2018年全年的營收及業績水平,那些長期處于虧損狀態的公司以及在短期內基本面出現較大調整的公司,被相關的持倉基金公司密集下調估值。
2月22日,為保持基金持有人利益,綜合參考各項相關影響因素并與基金托管人協商,長城基金發布了關于旗下基金持有的北京某上市公司股票估值方法調整的公告,將其估值價格調整為6.28元/股;當日,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也同樣發布了旗下基金持有該上市公司股票估值方法調整的公告,公告表示,將該股按照6.28元/股進行重新估值。
《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近期,隨著眾多上市公司在2018年全年的營收及業績水平得以公布,那些長期處于虧損狀態的公司以及在短期內基本面出現較大調整的公司,被相關的持倉基金公司密集下調估值。今年以來截至2月22日,已經有47份股票估值調整公告被陸續發布,共涉及到37家基金公司。
本報記者從多家基金公司處了解到,針對基金持有業績變臉或具有退市風險的停牌股,基金公司會在每年年末定期檢查其營收、業績等多項指標,調低停牌股估值并發布估值調整公告,以避免資金贖回套利,降低對基金運作的影響。
基金公司
緊急下調問題標的估值
北京市某上市公司近日發布了2018年的業績預告,連續虧損的業績表現也引發了眾多基金公司一同下調其估值。《證券日報》記者梳理發現,今年以來,已經有天弘基金、博時基金、大成基金、海富通基金等16家基金公司陸續下調了該標的的估值,16家基金公司均或多或少持有該上市公司股票。
事實上,該上市公司已經停牌了長達兩年之久,至今未復牌。在2018年基金四季報的信息披露中,共有61只基金均重倉持有該股,且被鎖倉兩年多。61只基金分別屬于35家基金公司旗下的產品,份額較大的基金持有該股的數量較多,共有4只基金持有該股的數量在200萬股以上,另外57只基金持有該股的數量在70萬股以下。
另外,還有部分基金公司宣布調整其持有債券的估值。如信達澳銀基金在近日發布公告表示,根據相關規定,經與托管銀行協商一致,該基金公司決定自2月19日起,對旗下基金所持有的債券“16三胞02”進行估值調整。在此前,博時基金也發布了其持有的"17未名債"的估值調整公告。
與股票估值調整類似,部分基金公司對持有債券估值進行調整,也是因為相關公司的業績出現了比較大的變動。比如上述"17未名債"的估值調整,正是與聯合信用評級有限公司在2月1日發布的公告有關,相關公告顯示,山東未名生物醫藥有限公司在2018年業績將大幅向下修正,該公司在2018年全年的虧損預計在3億元左右。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