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民已經開始躁動了,而基民卻更顯冷靜。
近期股市行情熱火朝天,但基金發行市場略顯平淡,尤其在今年2月份,沒有了往年爆款基金的光環加持,新成立基金發行數量和規模均在近5年平均水平之下。
當上證綜指跌至3000點之下時,基金發行舉步維艱。而當上證綜指站上3000點時,基民似乎又開始回歸理性。
2月首募規模創新低
截至3月7日收盤,上證綜指連續五連陽,滬深兩市成交額再次突破萬億元,并以1.17萬億元再次刷新年內新高。本輪A股市場回暖主要受益于流動性寬松和政策利好提振風險偏好。
不過,從基金發行市場來看,年內新成立的基金并未出現明顯放量,主動權益類基金未見首募超20億元的產品,而債券型基金依舊是新基金規模的主力。有相關證券人士認為,當前仍然有多數中小投資者暫未入場,市場增量資金有望繼續入場。
Wind數據顯示,截至3月7日,今年以來新成立的基金共有129只,總首募規模為1028.12億元。其中,2月份共有22只新基金成立,總首募規模為113.4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數量還是規模,今年2月份的基金發行均創下自2014年以來的最低。
2月份尤其是春節之后,正是A股市場吹響3000點沖鋒號角的開始。在此期間,上證綜指上漲13.79%,深證成指上漲20.76%,創業板指上漲25.06%。
而基金發行市場顯得后知后覺。具體來看,2月份基金發行市場方面,新成立9只債券型基金,首募規模共81.4億元,成為當月新發規模最大的基金品種;其次是6只新成立的混合型基金,首募規模共17.3億元;而新成立的股票型基金僅有6只,首募規模共12.2億元;此外,還有1只QDII基金成立,發行規模為2.4億元,未有貨幣基金與另類投資基金成立。
基民對市場或偏保守
從各類基金2月份的表現來看,股票型基金指數上漲13.51%,位居市場第一;混合型基金指數上漲10.12%;債券型基金指數微漲0.37%;短端收益率有所回落,貨幣基金七日年化收益率下跌21個基點(BP)。
雖然今年市場行情有所回暖,以權益類基金為代表的基金業績整體上行,但市場購買基金的情緒仍然較為低迷。同時,新基金成立的數量和規模并不是很多,撐起新發基金規模的主力依舊是債券型基金,年內新成立的交銀中債1-3年農發債、國壽安保1-3年國開債規模合計217.36億元。
此外,還有多只新基金處在延長募集期。據《國際金融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3月7日,今年以來共有24只基金發布延長募集公告,其中某只基金連續3次發布延長募集公告。
根據證監會最新披露的數據,截至2月22日,共有67只基金處于受理申請中。
滬上某公募業內人士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投資者大體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股民,一類是基民,不能用股民的投資情緒來看待基民。從過往基金規模的情況來看,基民對A股市場的反應期通常在3個月至半年,更長的甚至達一年。
“如果當前市場行情能夠延續到二季度,并一直維持在3000點以上,可能會有一部分增量資金進入基金市場。目前來看,畢竟A股行情火起來的時間還不足1個月,雖然很多股民短期已經開始躁動,但基民對市場依舊偏保守。”該人士表示。
行情利于中長期配置
“2440點的時候你不讓我買基金,到了2900點你又害怕回調,現在站上3100點你還糾結,莫非要等到4000點入手?”這樣的對話近期常常出現。
當上證綜指在3000點以下時,行情出現反復震蕩,嚇退了一波投資者遲遲不敢下手買基金。而在上證綜指重新站上3000點后,很多投資者想著避免“高買低賣”。
對于基金投資,中銀國際證券表示,一方面建議投資者繼續保持穩健配置思路,保留對中長期業績優異產品的配置。一方面,可以適當提高配置倉位,靈活把握出現的主題性或板塊輪動等投資機會。此外,現階段A股市場的低估值為投資者提供了高性價比優勢的定投機會,定投產品可關注指數型基金,以及中長期業績穩定的績優基金。
如何看待接下來的市場行情?申萬菱信基金相關人士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3月份將陸續披露經濟數據、美聯儲議息會議、一季報等,關注焦點將轉移至偏基本面的因素。經濟數據、業績仍然處于弱勢,市場反應較為充分。若美聯儲政策口吻調整,則是一個利空。
申萬菱信基金認為,北向資金、機構、理財資金等增量資金入市的節奏將決定下一階段市場的變化。此外,諸多高頻指標顯示經濟開始恢復,1月份的社融與地方債的發行放量,官方PMI指標衍生的需求在啟動,企業開始補庫存,結束一年多以來的下滑。下游需求的地產銷售一二線在回暖,乘用車銷售短暫回暖,耗煤量、鋼產量回升較快。
(國際金融報記者 夏悅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