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李樹超
自去年7月監管加強短期理財債基投資范圍和風險控制后,近半年短期理財基金配置的平均剩余期限在90天以內的資產萎縮,而90天以上資產半年猛增43個百分點,整體久期呈現拉長的趨勢。
業內人士表示,在監管引導和投資收益率的導向下,短期理財基金的久期整體拉長,有利于這類產品提升投資收益率。
90天以上資產
半年猛增43個百分點
隨著基金年報數據的披露,去年下半年遭遇嚴監管的短期理財債基的資產配置和久期浮出水面。在短期理財基金中,各期限資產的占比發生較大變化。其中,90天以內剩余期限的資產合計占比為55.9%,比去年半年報數據下降了17.7個百分點;而90天以上資產占比從10.76%上升為53.7%,半年內猛增43個百分點。
北京一家中型公募債基經理認為,從收益率角度看,短期理財基金的90天以上久期的資產比90天以內的資產更具競爭力。因為元旦至今短期利率逐漸出現頹勢,要想繼續做高收益,需要拉長投資期限,包括短債基金近期也在增加更長一些久期去配置,以抵御收益率下降導致的投資者贖回的壓力。
鵬揚基金投資經理李沁分析,一般來說,債券期限越長,收益率越高。從去年三季報時點看,90天以內的資產會在年末之前到期,可以規避跨年時融資成本擾動的風險;而四季末90天以上資產提高,有可能是因為年末資金成本抬升推高了資產的收益率。在收益率的高點,基金管理人傾向于多配置期限較長的資產,這樣,在收益率下行的過程中可以獲得資本利得。
比較具有相似資產配置的傳統貨幣型基金,短期理財債基也由于更長久期資產的配置斬獲了超額收益。
從貨幣基金去年底的平均剩余期限看,90天以內剩余期限的資產占比為78.9%,比短期理財基金高22.7個百分點;而90天以上的資產占比則是31.66%,比短期理財基金低22個百分點。
長久期資產的增多,也讓短期理財基金在今年一季度收益率小幅跑贏貨幣基金。數據顯示,截至一季度末,今年以來短期理財型基金平均收益率為0.76%,比傳統的貨幣型基金高出10個基點。
可利用期限利差
提升收益率
除了收益率方面的考慮外,監管層的規范也是調整資產配置的重要原因。
去年7月份,監管層發布《關于規范理財債券基金業務的通知》,把存量理財債基分為固定組合類理財債券基金、短期理財債券基金兩大類,要求的投資范圍和投資比例為“80%以上資產投資于債券”。
針對短期理財債券基金,通知要求整改為按照市值法計量資產凈值;而針對固定組合類理財債券基金,除了投資比例要求外,還要求延長封閉運作期限至90天以上。
在估值方法上,固定組合類理財債券基金若繼續采用攤余成本法估值,應該符合企業會計準則及資管新規要求。同時,從防控風險角度,需要同時滿足以下要求:一是所投金融資產以收取合同現金流量為目的并持有到期,且資產到期日不得晚于產品封閉運作期到期日;二是公司內部采用影子定價的風險控制手段對攤余成本法計量的公允性進行評估,并明確相應的風險應對措施;三是不得采用固定單位基金份額凈值等。
上述北京中型公募債基經理認為,監管要求延長固定組合類理財債券基金的封閉運作期限,雖然會給基金的流動性帶來限制,但為配置更為長一點久期的資產提供了機會,只要配置資產的到期日不晚于基金封閉期到期日,基金經理就可以就利用期限利差獲得優于短久期資產的投資收益率。
該基金經理稱,此前短期理財債基買的銀行定期存款、存單、逆回購資產較多,監管要求八成以上配置債券,雖然債市比銀行間市場波動性較大,但如果可以控制好久期和杠桿策略,大概率可以跑贏此前資產結構下的收益。
關鍵詞: 短期理財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