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3月底,我國境內138家具有公募牌照的機構合計管理規模為13.94萬億元,比2月底規模有所下滑,其中貨幣基金成為當月縮水的主力。
貨幣基金單月縮水超5000億
從3月份數據來看,今年3月公募基金管理規模環比2月份減少3426.6億元,其中貨幣基金縮水5082.19億元,是當月規模縮水最多的基金類型,也是唯一出現規模縮水的基金類型。
數據顯示,截至3月底,貨幣型基金總規模為7.86萬億元,環比跌幅超過6%。值得一提的是,貨幣基金的數量由2月底的346只減為333只,單月減少13只,而在去年底時貨幣基金的數量還是347只。
在某業內人士看來,貨幣基金數量單月出現明顯變化,很可能是關于基金清盤或轉型的統計口徑變化所致。
另據業內人士認為,從貨幣基金數量來看,不論是傳統貨基還是短期理財基金均未有新基金發行,隨著部分基金進入清盤,基金數量會進一步減少。
不過,即便3月份貨幣基金規模出現較大規模的縮水,在去年四季度規模的大幅萎縮后,貨幣基金仍然是今年前3個月吸金最多的產品類型。截至3月底,貨幣型基金今年以來吸金2435.69億元,區間規模增幅為3.20%,不過規模增量僅比混合型基金多出200多億。
在上述業內人士看來,由于同業存單和同業存款利率下行,一季度貨幣基金收益率有所下滑,再加上偏股基金的賺錢效應,導致貨幣基金規模出現縮水。
“銀行類貨幣產品同樣使用攤余成本法,同時久期、投資范圍和杠桿方面的約束較少,在收益率上有較大的優勢。隨著一季度市場利率的下行銀行類貨幣產品的相對吸引力大大增強,銀行類貨幣產品規模快速增長,個別產品甚至已達到2000億。”
股票基金距萬億規模僅一步之遙
數據顯示,除了貨幣基金,其他如股基、混基、債基、QDII基金等類型基金皆出現規模凈增長勢頭。其中,混合型基金、股票型基金在2月份分別增長1161億元、980億元的基礎上, 3月份又分別增長約819億元、485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3月底,偏股基金規模已達到2.58萬億元,其中,股票基金規模達到9千9百多億元,比去年底的8244.63億元增長逾20%,距離萬億規模僅一步之遙。混合基金規模超過1.58萬億元,比去年底的1.36萬億增加近2200億元,增幅逾16%。
顯然,今年以來偏股類基金規模快速擴張,主要得益于今年一季度股票市場的快速反彈,一方面基金持股市值上漲帶來規模擴張,另一方面,由于偏股基金賺錢效應凸顯,也給老基金和新基金帶來新的增量資金。
值得注意的是,持續的債牛行情疊加機構投資者的青睞,債券型基金前3月規模也大增1862億元,總規模達到2.45萬億元,再度刷新歷史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