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私募排排網
經過5天休市之后,A股市場在5月的第一個交易日(5月6日)意外遭遇重挫。在消息面不利因素和悲觀情緒的沖擊下,上證綜指、深證成指、中小板指、創業板指等四大股指全線大幅收跌。
6日滬指盤中一度跌破2900點,目前正逼近下方年線位置,連續下跌后,市場已從牛市的樂觀預期轉向恐慌賣出。繼前一日恐慌性大跌之后,5月7日A股三大指數齊齊收紅,市場情緒有所好轉。目前有兩種市場觀點,一是當下要保持“牛市定力”逢低做多,另一個是市場將進入新一輪的調整周期,空倉觀望為主。
那么,投資者應該如何全面客觀的認識眼下A股行情?是逢低加倉還是盡早逃離?私募排排網對此展開調查,根據調查結果顯示,73.33%的私募認為A股中長期向好邏輯未改,市場回調之后將形成盈利驅動的慢牛行情,面對黑色星期一,市場悲觀情緒宣泄過度,短期A股可以逢低加倉,越跌越買抓住“上車”的好時候;有26.67%的私募則認為近期的市場調整難以形成連續性殺跌動能,目前市場風險還有待釋放,在形勢未明朗之際,弱勢盤整的局面短期內或將持續,投資者可以先退場觀望。
此外,A股千股跌停過后是去還是留?除了“關燈吃面”,投資者還應該如何進退?5月還會迎來最佳買點嗎?針對這些問題私募排排網還采訪了信普資本投資總監毛君岳、華炎投資基金經理賴燕群、冬拓投資王春秀、巨澤投資董事長馬澄。
逢低加倉還是盡早逃離?
突如其來的慘烈跌幅,讓不少投資者想到2016年1月的“熔斷”場景,最近2個月的漲幅被輕易抹去,目前的市場下投資者應該如何進退?對此信普資本投資總監毛君岳在接受私募排排網采訪時表示,周一的暴跌,是由于消息面突發大利空引起的,投資者應該保持冷靜,不要在恐慌之中割肉。
華炎投資基金經理賴燕群認為,五一假期后第一個交易日,A股三大股指全線重挫,使得市場恐慌情緒迅速升溫。春節后這波快速上漲,是市場風險偏好提升的快速的估值修復行情。主要是3個因素催化:第一是外圍因素趨于緩和;第二是市場預期的貨幣面的寬松;第三是資金面上,外資和場外配資的快速流入。近期公布的是經濟數據表現良好,進一步寬松的預期減弱。外資流入的趨緩,以及管理層的嚴查場外配資。加上隨后的科創板上市的抽血效應,市場可能會進入一個寬幅的震蕩區間。后市需關注經濟數據的表現,經濟是否真正觸底反彈,來支撐一波由業績提升帶來的上漲。而中小概念股的壓力可能較大,更多關注有業績支撐的好公司,跌下來就是布局的好機會。
冬拓投資王春秀表示,是加倉、減倉還是清倉離場取決于所持股票的估值、派息和成長潛力。經過三周的調整后,滬深300和上證50已結來到了比較便宜的位置,一些優質股票也已經非常有吸引力,應該加倉。同時,雖然出現一定幅度調整,但中小板和創業板估值仍然較高,建議回避。
巨澤投資董事長馬澄向私募排排網介紹,本輪行情轉換的很突然,讓很多投資者猝不及防,幾乎沒有太多思考的時間,就形成了連續大跌的行情,昨天更是在外圍消息的作用下出現了多年不遇的罕見暴跌,恐慌氣氛達到極致。但可以注意的是,雖然市場出現暴跌行情,但依然有一些個股大漲或是漲停,躲過了這次的大跌。統計來看,這些股有一個最大特點是“低位+超跌估值+業績暴增”。這證明了當下資金對于基本面的重視,應驗了那句話:漲時重勢、跌時重質。所以當下的操作,如果是低位+超跌估值+業績增長的相關個股建議逢低加倉為主,因為指數連續殺跌已經封殺了未來的下跌空間,過于悲觀沒有必要。
5月中旬會是最佳買點嗎?
回顧歷史,在年初的前三個月里,北上資金持續凈流入是帶動市場收復3000點的核心力量。而步入4月之后,北上資金的流入速度明顯放緩,近期外資行為有一定的領先性,接下來外資的選擇可能是5月重要的邊際力量。有市場人士指出,滬指階段調整幅度較大,存在技術性反彈需求。作為A股市場重要的增量來源,兩融以及北上資金后續動向,一定程度上影響接下來市場運行方式。
近期有券商研報稱,基本面與政策預期再平衡下,預計5月中旬宏觀數據公布前后,A股將迎來布局第二輪上漲風險收益比最優的買點。那么5月中旬會是最佳買點嗎?對此毛君岳認為,無論從貨幣政策看,還是市場估值看,后市還是看好。
王春秀認為,貨幣、減稅、經濟復蘇、低估值這些基本情況并未發生改變。我們看好貨幣寬松和減稅效應下經濟復蘇帶來的牛市行情,二季度的主基調是調整,行情應該在三季度。
馬澄表示,從基本面上看,A股的市盈率僅僅12倍,遠低于道瓊斯指數等國外指數的市盈率。今年一季度經濟如期出現回暖,從前段時間央行的表態來看,對經濟面的支持態度是不變的,因此看好5月的宏觀經濟預期。這一輪調整釋放過后,可能就要真正去夯實本輪牛市的大底,現在A股市場已經進入到調整的中后期,短期市場人氣恢復之后將迎來難得的介入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