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創板落地在即,投資者的打新熱情也日漸高漲。據了解,目前多家公募基金正在積極備戰科創板打新策略基金。與此同時,多家私募基金也在籌備打新的相關工作。
公私募火力全開備戰科創板打新
業內人士透露,熱情參與的同時,機構仍不乏理性思考。目前,無論是正在籌備科創板打新的公私募基金,還是對打新策略感興趣的銀行、券商資管、財務公司等其他機構投資者,對科創板打新的估值及收益率等問題也異常關注。
根據相關規定,機構投資者可主要通過“戰略配售”和“網下配售”兩種方式參與科創板打新,而當前僅有封閉式、定期開放式基金及戰略配售基金可參與科創板的戰略配售。因此,目前有多家基金公司瞄準了“網下配售”機會,積極布局科創板打新策略基金。
相關業內人士表示,科創板網下配售機制向機構投資者傾斜,網下初始發行比例從60%至70%上升至70%至80%。同時,向網上回撥比例顯著降低,最高回撥比例從40%下降到10%。此外,科創板網下配售機制優先向公募產品、社保基金、養老金、企業年金基金和保險資金的配售比例從不低于40%上調至50%。在此規則下,公募基金的獲配比例將得到更大保證。“此外,公募產品屬于A類打新賬戶,銀行、保險產品屬于B類,私募產品屬于C類。從中簽率上來看,A類賬戶有望是C類賬戶的5倍,公募產品科創板打新的優勢更加明顯。”該人士表示。
從目前的打新策略產品類型來看,不少公募基金擬將現有的存量基金進行改造,并準備重新定位參與科創板打新。一般而言,這些基金或將科創板打新策略與固收、量化對沖等策略進行疊加。
北京某公募基金相關人士表示,隨著科創板開板日漸臨近,第一波科創板打新的機會尤其珍貴,機構參與打新的意愿極強。與此同時,基金公司借老基金之“殼”參與打新可大幅節省時間成本。據悉,目前的打新策略基金大多為混合型基金,其配置靈活,且還可根據客戶需求定制底倉配置。
除了公募基金在積極備戰科創板打新,私募基金也正“伺機而動”。北京某知名私募表示,目前公司旗下相關產品已開戶為打新做準備。
另一家百億級知名私募透露,該公司目前還在研究階段,其產品經理和管理人渠道正在協商。“我們是復制策略,大概率不會成立新產品去打新。如果參與打新,只會在原有組合上進行替換或加倉。但是否參與科創板打新,還得依據公募、券商等機構打完后的額度情況再定。”該私募相關人士表示。
據了解,無論是目前正在籌備科創板打新的公私募基金,還是對科創板打新很感興趣的銀行、券商資管、財務公司等機構投資者,他們目前重點聚焦于科創板打新的估值及收益率這兩方面的評估。
北京某公募總經理表示,目前很多公司都很關注科創板估值的相關問題。在定價方面,前期還是以券商為主,但到后期的二級市場交易階段,公募基金將發揮很大作用。未來兩三年內,科創板中不同行業、不同類型企業如何估值,以及如何運用新的估值方法等問題都會成為市場討論熱點。“所以,除了傳統的行業研究、個股研究之外,科創板估值研究也是未來需要重點加強的。”該人士表示。
除了關注估值,打新收益率也成為業界的熱議話題。據了解,不少基金公司還專門做了科創板網下配售收益率的測算研究。此外,不少基金公司透露,包括銀行、保險、私募、財務公司等在內的機構投資者也均聚焦估值及收益率等話題。
北京某公募投研部負責人表示,在其近期做科創板打新策略路演時,銀行、保險等投資者多次詢問打新策略基金的估值體系、收益率及收益率穩定性問題。(上海證券報)
公募基金“雙重估值法”掘金科創板
科創板尚未正式開市,公募基金的情緒卻已一波三折。
超千億元資金追捧首批科創主題基金,令市場體驗了一把資金的熱度,卻也加劇了基金經理的分歧。盡管A股中已經有大量的科創板可對標個股,而且市場估值也相對成熟,但在很多基金經理看來,如何“正確定價”科創板個股,依然是橫亙在機構眼前的難題。
上海某股票型基金的基金經理向記者表示,相較于現有的A股市場,科創板實現了很多重大的制度改革,不少變革可能會影響市場對上市公司的估值,這需要基金經理多一個維度去思考和定價科創板個股。
“按照傳統的估值體系,目前盈利能力較弱甚至尚未盈利的企業,是不會被納入價值投資范疇的。但是,科創板投資的一個核心邏輯,其實是對未來的投資,著眼的是個股及其所處行業在整個經濟轉型過程中的前景。”該基金經理說,“這種思維上的差異,很容易讓基金經理陷入一種矛盾,短期內回避科創板個股投資。”
但也有部分基金經理找到了自己的答案。呂越超指出,相較于過去資本驅動的企業,科創板公司大部分屬于技術和創新驅動型,靜態的整體財務指標未必優異,因此,投資科創板個股需要有獨立的思維。為此,他提出,在財務和估值的層面上,可以采用絕對估值法為主、相對估值法為輔的定價方法。
“在絕對估值層面,可以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合理借鑒同行數據,并根據公司自身情況做調整,來評估未來現金流及貼現率,同時,貼現率采取可變數值而非定值;再通過評估生存概率,對估值進行調整。”呂越超說,“而在相對估值層面,可使用將估值倍數與基本面要素的代理指標回歸的方式,來控制公司間的要素差異,再通過遠期價值貼現獲得估值倍數,對標A股可比公司進行合理估值。”(中國證券報)
吳曉求:注冊制+科創板是中國資本市場的革命
5月17日,京津冀科創板高峰論壇在河北固安京南科創中心舉行,論壇探討多層次資本市場與京津冀科創生態環京打造等議題。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吳曉求現場表示,注冊制+科創板是中國資本市場的革命。要確保注冊制基礎上科創板的成立、成功,我們必須做好這么幾點:
1、它必須在思想上、理論上要深刻地理解注冊制、科創板對中國資本市場意味著什么。不能僅僅停留在形式上的理解。
2、我們要調整一系列的規則,現在的規則顯而易見不適應科創板的發展。這些規則指的是哪些?一是發行的標準。上交所和證監會對于科創板的發表標準已經出來了。二是信息披露的重點。在核準制基礎上,它的信息披露是非常完整的,但是它沒有突出重點,科創板+注冊制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有特別的要求。信息披露的完整性、及時性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說,所有的中介機構都應該把工作重點放在信息披露上,放在透明度上。三是定價機制。一定是市場化的定價,那個時候就沒有20倍、25倍這樣的定價概念,一切交給市場,但前提是信息披露必須是充分的。在充分披露信息的基礎上,交給市場去定價。正是因為它的發行價格是市場定價,所以未來將會告別發行上市后連續10個漲停板的時代。也就是說未來的上市價和發行價,跌破發行價的概率各占50%。這個時候市場的風險就出來了。四是退市效率將會大幅度提高。
3、法律必須做相適應的調整。首先要確保退市速度快,同時要確保在注冊制基礎上科創板違規違法行為的成本大幅度提高。無論是內部交易,還是操縱市場,還是虛假信息披露,還是信息的欺詐,都要付出高昂的代價。我們將會告別50萬罰款的時代。
4、監管重心的調整。過去我們是把監管放在前面,把發行審核作為監管重要的方面,所以監管重心是前移的,重要的是把門口守好。未來可能我們的門基本上是形式審核了,沒有那么嚴格了,主要是看進場之后是不是遵循法律法規規則以及事后的監督。我們的監管將從事前監管、事中監管要后移到事中監管、事后監管。我們在這一點認識上是不夠的、不充分的。這些都是確保注冊制基礎上科創板的成功。(樂居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