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國內最大的兩家互聯網巨頭,或者說科技巨頭——阿里和騰訊發布2019年一季度季報。
財報后首日開盤,美國上市的阿里股價小幅上漲1.58%;香港上市的騰訊股價下跌2.25%。
大致的看兩家公司的財報:
1)阿里:2019Q1營收實現同比增長51%至935億,不按美國通用會計準則計算,凈利潤同比增長42.3%至201億,凈利率21.5%。
2)2019年第一季度騰訊營收854.65億元,同比增長16%,環比增長1%;凈利潤272.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7%,環比增長91%;非通用會計準則下,凈利潤209.3億元,同比增長14%,環比增長6%。
總結來看,阿里巴巴第一季度財報比較亮麗,但是看股價漲幅,也沒能激起投資者的多大興趣。騰訊財報出來后,最大的看點就是員工的平均月薪,高達6.94萬元。這個焦點也沒能改變騰訊財報不盡人意的事實。當然,綜合來看,這兩家巨頭科技公司,仍然保持著高速增長。
投資海外的最佳方式
曾幾何時,互聯網BAT三巨頭快速發展,之后又有小巨頭TMD蓬勃發展。其中百度、阿里在美股上市,騰訊、美團在港股上市。另外,像中國一些熟知的互聯網企業,如網易、京東、新浪、愛奇藝、陌陌、拼多多等,都在美股或港股上市。
我們姑且不談這些中國的明星企業為什么都去外面上市。如果真的要分享這些公司上市的紅利,可能需要開通美股賬戶加上港股賬戶。眾所周知開戶,尤其是海外開戶是比較麻煩的,主要是門檻往往也比較高。
最好的投資方式,就是借助海外QDII型、滬港通基金等公募基金的方式。
其優勢,一是大大降低了投資門檻,一般投資海外的公募基金起投1元、10元。二是,公募基金有著成熟的制度和專業化的管理機制。另外,購買基金的步驟和過程,也比開戶要簡單一些。
投資海外中概股的基金
我們找了一部分投資海外中概股的QDII型基金。阿里、騰訊,不止是中國企業巨頭,同時也還國際上的大塊頭。
從基金的股票持倉看,要是沒有這兩家,估計都不好意思說是投資海外中概股的基金。
從基金規模來看,此類基金規模都不叫大,有幾只規模算可以。
從收益上看,期望很美好,現實很殘酷。投資海外中概股的基金,大部分表現不盡人意。
總的來看,只有交銀這只指數,是完全投資海外互聯網企業的基金。其他基金,還會多少涉及美股市場上諸如微軟、Facebook、亞馬遜等國際龍頭。另外,場內也有一只指數基金——易方達中概互聯50ETF,也是追蹤海外中國互聯網企業的。
值不值得買這些基金
客觀的講,雖然我們熟知的互聯網企業在公司盈利上可圈可點,但是把他們作為投資標的的基金卻差強人意。
一來,上市公司賺錢,其股票不一定賺錢;二來,這些上市公司的股價,除了自身企業價值,還受到所處市場環境的影響,比如,人們一直討論“美股長牛什么時候結束”“港股市場為什么一直估值這么低”。加上,跨市場的投資,還多了一層匯率的風險。
總之,海外上市的中國公司,有一些好公司;但是投資海外中概股的基金,表現好的并不多。
(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號炒基蛋)
關鍵詞: 海外中概股值不值得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