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市場行情的演繹,今年以來指數債基、科創主題基金、明星基金經理的“爆款”基金陸續出現,在這類爆款基金銷售熱潮消退后,下半年以來定開債基接力,在其他各類基金銷售乏力之際崛起為新的“爆款”產品。
7月以來9只定開債基
首發規模超10億
今年上半年指數債基爆款產品頻出,下半年定開債基接力成為新的爆款基金類型。
8月6日,嘉實基金發布嘉實致元42個月定期債基合同生效公告,該基金224戶認購總規模為22.3億元,成為下半年以來第9只首募規模超10億元的定開債基。
數據顯示,截至8月6日,下半年以來成立的17只定開債基發行總規模為210.77億元,平均單只基金首募規模為12.4億元,不僅高出同期9.67億元的債券型基金平均募集規模,也高出新基金市場10.13億元的平均首募規模。
在這17只產品中,9只發行規模超過10億元,占比達52.9%,其中,中歐盈和5年定開債以70億元募集規模位居年內定開債基規模首位,嘉實致元42個月定開、中加頤瑾六個月定開發行規模也超過20億元。
談及定開債基的市場需求,北京一家中型公募市場部人士告訴記者,他所在的公司以固收業務為主,面向機構客戶的定制債基一直在參與,機構客戶在公募業務占比近一半。
華南一家大型公募營銷管理部人士也表示,二季度以來股市調整、債市違約風險頻發,基金銷售整體處于低迷狀態。目前銀行等渠道反饋相對低風險的債券型基金銷售尚可,機構資金比較青睞定開債基,其他類型的基金銷量都不太行。
定制基金或卷土重來
中小公司青睞“拼單”
值得注意的是,在31只年內首募規模超10億元的定開債基中,19只為定期開放發起式債基,此類疑似定制基金的產品形式占比高達61.3%。
北京一家中型公募市場部總經理助理對此表示,一般而言,機構定制的基金主要有以下特征:一是按照流動性新規要求,產品設立形式是定期開放發起式;二是基金募集規模是一個大額整數加一個零頭,認購戶數為二三百戶;三是認購時間較短,基金快速完成募集和成立。
按照2017年8月底流動性新規的要求,基金管理人新設基金,擬允許單一投資者持有基金份額超過基金總份額50%的,應當采用封閉或定期開放運作方式,且定期開放周期不得低于3個月(貨幣市場基金除外),并采用發起式基金形式,在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等文件中進行充分披露及標識,且不得向個人投資者公開發售。
不過,北京一家中型公募市場部人士也提出,雖然部分大型公募會采取發起式形式設立,公司至少出資1000萬元參與,但大部分中小公司將采取“拼單”方式來成立定制基金,避免發起式設立對公司資金的占用。
“實際上,定制基金要更多一些,因為中小公司不采取發起式形式設立。”該人士透露,“我們公司主要還是多拉幾家機構參與定開債基,基本是采取‘拼單’方式,這樣就可以規避單個機構客戶50%以上的占比,避免單一機構的流動性風險。”
(文章來源:證券時報)
關鍵詞: 開債基首發規模超10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