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股市、債市均有不錯表現,帶動新基金發行市場全面回暖。距離年底還有2個月左右,今年新發基金793只,遠超過去兩年同期;而新發基金的募集規模高達9177.97億份,已超過去年和前年全年的水平。業內人士認為,百億爆款基金頻出、債基發行火爆和權益基金發行回暖等,均是今年新基金發行升溫的重要原因。
新發基金規模9178億份
數據顯示,截至11月5日,今年以來共有793只新基金成立,遠超2018年同期的658只和2017年同期的638只;新發基金合計發行總份額達到9177.97億份,超過2018年全年的8964.45億份、2017年全年的7064.65億份,接近2016年全年的9634.04億份,當然,較2015年市場火爆時的14877.29億份還有較大差距。
具體來看,債券型基金仍是今年新發基金市場的主力,共有366只,占比46.15%;發行份額達到5169.52億份,占比56.33%?;旌闲突鹩?54只,占比32.03%;發行份額為2150.93億份,占比23.44%。股票型基金有152只,占比19.17%;發行份額為1728.65億份,占比18.83%。
此外,今年有6只浮動凈值型貨幣基金成立,合計募資75.44億份;還有15只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基金新發,發行份額為53.46億份。
多因素助推發行升溫
業內人士認為,今年新基金發行數量和規模能創出近年來新高,主要有幾大原因:一是一些百億級“爆款”基金吸金能力強大;二是債券型基金發行火爆,成為貨幣、理財的替代品種,其中不乏一些機構定制產品;三是被動指數型基金成為亮點,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受到追捧;四是權益市場反彈,帶動權益基金發行升溫。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市場中誕生了多只百億“爆款”基金,以債券型基金為主,如5月成立的民生加銀中債1-3年農發債,首募規模高達224億元,創出今年新發基金最大募集規模;10月成立的國泰惠信三年定開、中融睿享86個月定期開放,首募規模分別為142億元、141.02億元;11月成立的銀華穩晟39個月定開的首募規模為103.50億元。另外,11月5日成立的匯添富穩健增長混合首募規模為130.87億元,是今年募集規模最大的混合型基金。
今年股票二級市場行情反彈強勁,使得不少權益基金取得較好投資業績,帶動權益基金市場發行回暖。數據顯示,年內成立的股票型基金為152只,發行規模達1728.65億份,遠超2018年全年的136只和1363.47億份;睿遠成長價值、興全合泰混合等基金成為權益基金中的“爆款”產品,一天的募集規模分別高達700億、500億左右,由于按比例配售,最終發行規模分別為58.75億元、59.40億元。
以ETF為代表的被動指數型基金也越來越受到投資者青睞,今年募集規模較大的ETF產品包括9月成立的博時央企創新驅動ETF、嘉實中證央企創新驅動ETF,首募規模分別為167.35億元、132.50億元,富國中證軍工龍頭ETF、工銀滬深300ETF、平安粵港澳大灣區ETF等募集規模均超過60億元。
此外,時隔一年多時間,貨幣基金再發行,今年新發的6只浮動凈值型貨幣基金中,部分也有較好的募集規模,如中銀瑞福浮動凈值型貨幣基金發行規模為56.07億元。
關鍵詞: 新發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