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權益類基金發行火熱的當口,相對沉寂的公募基金中基金(FOF)市場迎來大消息。
近日,14只持有期公募FOF在一天內同時獲準發行,刷新了公募FOF同批次獲批數量的紀錄,持有期公募FOF也一舉成為公募FOF的主流產品形式。
14只產品同日獲批
持有期公募FOF成主流
證監會官網最新公示的基金募集申請核準進度顯示,2月19日,博時、長信、融通等13家基金管理人申報的14只公募FOF產品同日獲批,這均為持有期的混合型FOF,持有期限少則三個月,多則一年。
事實上,2017年9月首批獲批的公募FOF皆為開放申贖的開放性基金,目前已經獲批的開放式公募FOF為15只。而自去年8月起,新獲批的公募FOF多數為持有期基金,加上此次拿到批文的產品,已經獲批的持有期公募FOF數量多達24只,一舉成為公募FOF中最主流的產品形式。
談及持有期公募FOF明顯增多的現象,北京一家大型公募資產配置部門負責人表示,目前公募FOF在產品資產配置領域設計了純量化、主動+量化、基金評價等三大類型的資產配置方案,但無論哪一種都需要有較長的周期,適應資本市場的周期性變化,才能實現長期資產輪動和配置的目標。
他認為,相比開放操作的公募FOF,以持有期形式運作的公募FOF可以減少流動性沖擊,并有望給投資者帶來更好的收益體驗。
華南一家公募研究員也表示,當前倡導長期投資、價值投資,持有期的公募FOF產品形式是很好的創新,可以在產品設計層面實現基金投資、投資者長期持有并獲取長期回報的統一,從長期看,也有利于實現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
基金發行難度或增加
有利于做好長期業績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博時、浦銀安盛申報的持有期FOF均以發起式基金的形式設立。
業內人士認為,持有期形式的公募FOF可能對基金發行不利,但對公募FOF做好長期業績是有好處的。公募FOF發行相對困難,以持有期形式運作讓資金鎖定一定期限,發行的難度也會大幅增加,而以發起式形式設立可以降低發行難度,盡快把產品做起來。
從數據看,實際發行的持有期公募FOF首發規模并不低于開放式公募FOF。Wind數據顯示,目前已經成立的公募FOF為20只,其中6只為持有期的FOF,14只為開放式FOF,前者首募平均規模為19.2億元,比后者還高出5.3億元。
其中,工銀智遠配置三個月持有期發行規模45.31億元,富國智誠精選3個月、民生加銀卓越配置6個月首發規模分別為35.23億元,29.82億元,也獲得不俗的首募成績單。
上述華南公募研究員認為,從基金的流動性看,一般開放性基金、短持有期限的基金要比長持有期的基金賣得好,投資者更青睞具備較好流動性,資金可以隨時申贖的產品,這也說明市場對公募FOF和養老FOF的認知有待提高,尤其是在期限配置方面。另一方面,目前以收益率為核心的基金宣傳,讓公募FOF和養老FOF等產品短期業績相對缺乏吸引力。
北京一家銀行系公募基金經理也表示,持有期FOF發行規模較大的,不少是在第三方平臺銷量較好的基金組合,因為有歷史業績和投資者對策略或基金經理的認可。但對缺乏渠道優勢和歷史業績的中小公司來說,持有期的設置對基金的發行仍然是有很大難度。
從基金業績看,2017年10月~11月成立的首批6只公募FOF年化業績在3.5%~7.5%之間。
上述華南公募研究員表示,公募FOF的長期業績基本實現了預期目標,可以通過資產配置實現中長期的穩健收益,持有期的形式運作有望繼續優化公募FOF的長期業績。“隨著基金運作時間的拉長,這類基金長期穩健業績將會逐漸受到市場的青睞。”他說。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