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
"證監系"資管三月蒸發2萬億 機構類私募退潮加速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下稱中基協)獲悉,截至2018年底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證券公司、期貨公司、私募基金管理機
住房租賃或成今年公募REITs試點突破口
日前,上交所在新年致辭中表示,2019年將推動公募REITs試點,加快發展住房租賃REITs。證券時報記者梳理近期租賃住房資產證券化相關信息看
市場估值處于歷史低位 養老目標基金加速入市
近日,14只第三批養老目標基金獲批發行。至此,加上首批獲批的14只、第二批獲批的12只養老目標基金,公募基金市場上正式獲批的養老目標基金數量已經達到40只。
市場資金面寬松 貨基收益率本月底或跌破3%
新年伊始,跨年期間收益率一度高企的貨幣基金顯出疲態。最近一周,貨幣基金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從3 51%降至3 25%,短短幾個交易日收益率下滑26個BP。
資金大舉涌入 債市長短利率下行空間將進一步釋放
2018年,對于短債基金來說可謂夢幻年景,備受資金青睞。臨近年底,短債基金規模持續爆發,部分產品在四季度規模猛增超過200億,強勢挺進公
養老金2018年三季度現身33只股票前十大流通股東
19只養老金新進重倉股10月以來股價出現下跌。加上首批的14只和第二批的12只,已有40只養老目標基金獲批。
余額寶縮水5000億 天弘基金高增長神話終結
天弘余額寶在連續兩個季度規模萎縮后,年底規模繼續降至1 13萬億元,一年規模萎縮接近4500億元,這一體量甚至接近2018年全年新基金募集總規模的一半。
分級基金規模跌破千億 預計今年還會加速處置
在監管趨嚴和市場震蕩加大的環境中,已經連續兩年規模萎縮的分級基金在2018年繼續大縮水,整體規模跌破1000億元大關。全年規模減少430億元,31 58%的萎縮幅度創下歷年縮水幅度之最。
逾九成純債基獲正收益 偏股基金普遍虧損
回首2018年,公募基金表現最好的是債券型基金,而主動股票型基金則承受較大壓力,無一取得正收益。
公募基金去年底凈值規模達4.83萬億元 16家公司規模超千億
除了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基金外,公募基金2018年底資產凈值規模目前更新完畢。據天相投顧和Wind統計,截至去年底,剔除貨幣基金和理財債基(下同),公募基金凈值規模為4 83萬億元
貨基年末收益回暖 壓力下求生
Wind數據顯示,可統計的747只(分份額統計)貨幣基金截至12月25日的7日年化收益率平均值為3 05%,較本月初2 85%的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上漲了兩個百分點。
基金業冰火兩重天 權益投資的“至暗時刻”
在債券牛市的大背景下,固定收益產品整體表現出色。值得注意的是,盡管權益類產品普遍虧損,但權益類ETF的規模暴增。
余額寶新增貨基四季度吸金1650多億
剛剛過去的2018年,余額寶及理財通兩大互聯網平臺對接的貨幣基金相繼擴容,成為年度基金業大事件。
9000億新基金托管排名:工行、招行、中行位列前三
辭舊迎新,2018年已走到最后一天,各家有基金托管資格的銀行和券商全年新成立基金托管業務榜單也最終出爐。
30倍大牛股 股災后暴跌85% 如今迎來紓困基金舉牌
繼打響險資紓困第一槍之后,國壽資產又出手。12月27日晚間,上市公司萬達信息公告稱,其控股股東上海萬豪投資有限公司擬將所持有的5500萬股
3個"未配合"!昔日私募冠軍再收監管函
在持股被司法凍結、輪候凍結、股票強平后,廣東證監局的一則警示函,再度將2009年的私募冠軍羅偉廣推向聚光燈下,這次的關鍵詞是:在“金剛玻璃”的信息披露上,三不配合。
債券基金總規模突破2萬億 債基數量達到1129只
昨日,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公布了公募行業11月數據。數據顯示,債券基金規模持續增長之后,11月規模已達2 16萬億元,債基總規模突破2萬億元大關。
收益領跑 債基規模破2萬億元
廣州日報訊(全媒體記者 劉幸)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發布的最新公募行業數據顯示,在貨幣基金規模縮水明顯、11月份股市繼續呈現震蕩調整格
把脈2018私募基金業:慘淡、洗牌與蝶變
2018年,對于中國資本市場來說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A股市場保持了新股常態化發行,不斷改革完善股票發行制度,并進一步規范了上市公司停復牌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