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禮機器人你聽說過嗎?你是否愿意讓機器人來主持葬禮呢?你覺得機器人能否真正參與到喪葬行業中來呢?
近年來,隨著各種智能科技的發展,各行各業都在追求自動化、無人化和智能化發展。從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金融、智慧農業,到智能政務、智能醫療、智能停車場......“智慧”和“智能”二字后面跟的詞匯越來越多,越來越寬泛。
從上述所列舉的行業領域來看,它們與智能化的結合并無什么不妥,但有的行業對于智能化的追求看起來就略有爭議,比如接下來要講的“智能殯葬”!
不知從何時開始,傳統的殯葬儀式也開始朝著智能化的方向一步一步靠攏,有運用智能裝備研發新型棺材的,有用3D打印技術修復逝者容顏的,有用VR技術代替清明掃墓的,還有用虛擬祭臺代替實物祭祀的......
實事求是的說,智能技術的確對殯葬行業展現出一定的促進作用,像3D修復容顏的應用令家屬情感得到慰藉,進一步提升了入儉師的業務水平,容易得到人們的認可,而VR和虛擬技術的應用也節約了傳統殯葬祭祀的成本,能夠收獲普通家屬的青睞。
不過這些都是還算正在的應用,但有的技術結合進來就顯得具有話題性了。近日,一家叫做Nisseieco的公司就推出了一項新的智能殯葬方案,其中包括“機器人法師”、“電子芳名錄”、“網路喪禮服務”、“虛擬祭臺”等4種結合機器人、網路科技等先端技術的殯葬服務。
據了解,“電子芳名錄”能夠讓賓客自己填寫香儀金額和回禮品項,協助家屬集中管理參禮名單和香儀情況,減少喪家的額外負擔;“網路喪禮服務”則是可以將喪禮或法會,透過網絡轉播方式,讓無法至現場的親友,也能透過手機等裝置參與;“虛擬祭臺”便是將靈堂前的祭臺利用數位模擬的方式呈現出來,從而讓喪家免去搭設祭臺、鮮花布置等費用。
到目前來看,該方案的三項服務都還較為實用,從喪家、親屬等不同方面分別給出了一定的幫助,具備一定的實際應用價值,但這第四項服務就畫風不同了。該公司竟然將“Pepper”打造出機器人法師形象,希望用“機器人僧侶”來為死者主持葬禮、誦佛念經!
當然他們的出發點是好的,利用機器人來對傳統喪儀僧侶進行替代,從而節約家屬的喪葬支出,該葬禮機器人也的確不貴,折合成人民幣約在3000左右,不過問題是這一項服務顯然無法像另外三項一樣能讓人輕松接受,雖然其在相關展會上備受關注,但卻無一用戶愿意為此葬禮機器人“買單”。而至于原因,大致表現為以下幾點:
首先,單就Pepper而言,其在應用中無法完全勝任此類工作。在經文超度過程中,Pepper只能按照基本的語音流程進行經文的朗讀,而作為一個萌Q版的機器人形象,許多用戶也無法適應將其應用于葬禮這類嚴肅的場合。
其次,對于葬禮機器人來說,從純技術的角度來看,其無法完全滿足人類對于葬禮的多樣化需求;從人文角度來看,機器人沒有靈魂,利用機器來完成和主持葬禮,難免缺少了一種敬畏和神圣。
此外,宗教和葬儀作為自古延續至今的傳統,其中最為重要的表達是人們的“內心”,這一點也是葬禮機器人所不具備的。隨著科技的發展,葬禮機器人的確能夠讀懂人們的情緒并作出反應,Nisseieco公司也宣稱Pepper能夠通過相機識別出人們的喜怒哀樂,但這些都是表層的東西,機器人不具備人性就無法真正表達出人們內心的真實情感。
而對于像中國等具備傳統文化的國家來說,喪葬更具有鮮明的延續孝道、構建社會秩序和認同世俗生活的特征。中國的喪葬誦經為表誠心,普遍由家屬親自進行而非僧侶,這樣葬禮機器人對于一些國家來說更是沒有應用的空間。
總而言之,葬禮機器人目前還不具備實際的應用條件,不管是在技術功能還是在人們的接受度上都還存在很大阻礙。不過,作為智能殯葬的一次新嘗試來說,葬禮機器人的出現也展現出了一定價值,未來企業可以總結相關經驗,推出更多有效且易于接受的智能化產品,促進喪葬行業的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