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宋笛700臺機器人開始在江蘇省無錫市的一個物流園區——菜鳥無錫未來園區——內投入使用, 它們是AGV(自動導引運輸車)的一種,其中一部分負責帶著訂單箱,趕到貨架指定區揀貨;另一部分負責帶著移動貨架,自己去找到訂單箱裝貨。
它們是中國目前最為龐大的機器人“軍團”之一,從今日(10月25日)開始,在這一個3萬平米的庫區內,這些機器人將會形成一個繁忙的智能運輸和工作系統,他們會互相避讓,也能夠自己充電。
這是中國快遞物流行業智能化的一角,伴隨著人力成本的上升和快速增長的業務量,智能化開始加速被應用于行業的各個環節。從物流園區到干線運輸、從信息系統到配送系統,自動化技術和新的物聯網、智能化技術開始逐漸蔓延開來,而這些技術的效率也將會在2018年的雙11得到驗證。
在杭州蕭山,菜鳥與圓通速遞聯合啟用的超級機器人分撥中心,350個機器人正在工作之中,高峰期內,2000平方米的場地內,350臺機器人晝夜作業,每天可分揀超過50萬包裹,機器人三天的行駛里程足以繞地球一圈。
為今年的雙11大備戰,圓通已投入近40套自動化分揀設備,對近半轉運中心進行改造,分揀效率大幅提升;在中通,24個轉運中心上線了雙層自動分揀系統;在申通,超過14個新建及改擴建轉運中心投入使用,預計新增操作面積超過23萬平方米,新增日均快件處理能力達1000萬件;德邦快遞上線智慧車隊,“雙11”期間將實現數據管控共享,第一時間發現并處理風險。
變化同樣發生在更加傳統的物流園區之中。在往年雙11期間,由于物流園區人流和車流會大幅增加,安全風險、管理成本也會增加,物流效率也受到影響。利用IoT技術—(物聯網)技術是新一代技術浪潮的重要代表,一些觀點認為認為在5G時代到來后,物聯網的重要程度將會遠遠超過互聯網本身———邊緣計算、人工智能等核心技術,可以構建一個數字化物流園,這也意味著把人工作業模式,變成了實時在線和自動化作業。
在菜鳥無錫未來園區,IoT智能設備可以自動識別人員進出,指引貨車行駛和裝卸,也能對周界安全、消防通道,甚至抽煙等細節行為進行識別和自動報警。在倉庫內,帶上算法的攝像頭學會了思考,不再只是記錄和保存視頻畫面,還可以不間斷動態掃描倉內,自動計算貨物存儲堆積和進出情況,實時反饋到調度系統。目前,整個園區運營效率相較于傳統園區提高20%。
菜鳥方面表示,目前既在將舊有園區改造為未來園區,也在建設新的未來園區。其中在園區倉庫的自動化方面,考慮到中國物流波峰波谷的變化大,菜鳥的機器人倉具有柔性特征,可以快速復制、擴展以及變換陣型,更利于全行業使用和推廣。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