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IDC最新報告,中國機器人(含無人機)及相關服務的支出額持續高速增長,到2022年將達到805.2億美元,約合5560億元人民幣,2018-2022年復合年增長率(CAGR)達到27%,而中國將成為最大的市場。
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統計的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工業互聯網市場規模達到4676.99億元,增長率為13.5%;隨著產業政策逐漸落點,市場空間將有望加速,預計2020年中國工業互聯網市場規模可達6929.12億元。
對于制造業來說,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好的是,各方“神通”在制造業大舞臺之上同臺競技。競爭中有合作,合作中促共贏;壞的是,“外行”巨頭們也看準了制造業這么一塊“大奶酪”,盤踞于此,憑借著龐大的基礎迅速積累資源,與制造業“原住民”們展開競爭。
工控小編歷數了2018年以來TAB在工業領域的大動作,一方面為這個行業將迎來行業領頭羊而欣喜,另一方面也為這一行業的原生企業們捏了一把汗:你們所面對的,毋庸置疑是勁敵!
騰訊成立機器人實驗室“Robotics X”
今年3月,騰訊AI Lab第二屆學術論壇在深圳舉行,在上午的論壇開幕活動中,騰訊宣布將成立機器人實驗室Robotic X。11月2日,機器人及多媒體技術專家、騰訊Robotics X實驗室主任張正友博士介紹說:騰訊Robotics X的主要任務是攻克A(AI)到G(Guardian Angel)的7大技術突破點。一是攻克“ABC”基礎能力,即人工智能(AI)、機器人本體(Body)與自動控制(Control);二是探索“DEFG”機器智能,包括進化學習(Developmental Learning)、情感理解與擬人(EQ)、靈活彈性(Flexibility)等能力,最終實現成為人類守護天使(Guardian Angel)的終極目標。
來源:網絡
此外,騰訊AI Lab也于今年3月與施普林格自然集團(Springer Nature)旗下的自然科研(Nature Research)正式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著眼于醫療領域的痛點,探討通過學術獎金、產學研交流等多種形式,整合全球科研資源,支持醫療行業與人工智能研究的跨學科合作,推動更多“AI+醫療”產品的研發與落地。
騰訊AI Lab與自然科研戰略合作簽約儀式
來源:網絡
拓展:
今年4月,在2018中國“互聯網+”數字經濟峰會上,騰訊云(重慶)工業互聯網智能超算中心項目成功完成簽約。本次合作項目投資共計三期,總額達10億元。據悉,騰訊云還將利用汽車、裝備機械、電子信息等行業資源,拓展制造仿真、工業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領域的項目合作。
今年5月,騰訊云產業基地正式在寧波運營。據悉,騰訊云產業基地將圍繞“連接·智造·生態”的建設理念,并利用“IT+DT+OT”的新制造模式深度解決制造企業工業互聯網時代管理過程中的痛點、難點、普遍、顯性、剛性需求。
來源:網絡
今年8月,2018騰訊“云+未來”重慶峰會亮相首屆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智博會)。峰會現場,騰訊云正式發布工業超級大腦下的智能制造解決方案。
今年11月,中國商飛上海飛機制造有限公司與騰訊云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協議的簽訂標志著雙方在民機智能制造領域達成重要共識,未來將共同推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和5G等前沿技術在航空工業及相關上下游領域的廣泛應用和推廣。
阿里達摩院成立一周年成果豐碩
今年4月,達摩院曾宣布正研發一款神經網絡芯片——Ali-NPU,該芯片將運用于圖像視頻分析、機器學習等AI推理計算,其性能功耗比將是同類產品的40倍,預計該款AI芯片將于2019年下半年面世。
來源:網絡
同月,阿里收購中天微系統有限公司,隨后將其與達摩院自研芯片業務整合成一家獨立的芯片公司,馬云親自給其命名——平頭哥。
來源:網絡
今年5月,阿里達摩院宣布研制出量子電路模擬器“太章”,是全球首個81比特隨機量子電路模擬器。阿里巴巴希望在兩年內發布全球首個量子芯片系統,并在此基礎上建設首個全球量子生態系統。
今年6月,研發出開源語音識別模型DFSMN,將全球語音識別準確率紀錄提高到96.04%。
拓展:
今年1月,馬來西亞數字經濟發展機構(MDEC)和吉隆坡市政廳(DBKL)聯合宣布引入阿里云ET城市大腦,人工智能將全面應用到馬來西亞交通治理、城市規劃、環境保護等領域,在第一階段將應用到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281個道路路口,通過紅綠燈動態調節、交通事故檢測、應急車輛優先通行,來緩解吉隆坡擁堵的交通狀況。
今年6月,阿里云發布ET農業大腦。據了解,ET農業大腦會檢測到每棵生菜的含水量和營養含量,并通過數據分析得出生菜的生長狀況,針對性地給出解決方案。通過這種方式提高生菜產量、質量和利潤。
今年8月,在2018云棲大會·重慶峰會上,阿里云IoT聯合工信部賽迪研究院、重慶南岸區政府,三方共同發布了“飛象工業互聯網平臺”。據悉,飛象平臺3年內將接入100萬工業設備,5年內將助力重慶4000家制造企業實現“智造”,打造工業互聯網的“重慶標準”。
今年9月,阿里健康與阿里云聯合宣布共建阿里醫療人工智能系統——ET醫療大腦,并將其升級為2.0版本。這意味著,經過內部整合,作為阿里巴巴“Double H”戰略在醫藥健康領域的旗艦平臺,阿里健康將與阿里云全面協同,深耕醫療AI業務 。
來源:網絡
今年9月,阿里云ET城市大腦宣布大規模視覺智能計算平臺“天擎”將全面對外開放。據悉,這也是ET城市大腦作為首批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的核心能力之一。ET城市大腦“天擎”具備的超強視頻數據分析能力,負責把海量的視頻圖像信息在最短的時間內處理成機器語言,為交通事件識別、城市安全防護及治理、態勢預測等提供基礎。
百度研究院設立機器人與自動駕駛實驗室
今年1月,百度研究院在硅谷召開全員大會。在會上百度宣布設立商業智能實驗室(BusinessIntelligenceLab,BIL)和機器人與自動駕駛實驗室(RoboticsandAutonomousDrivingLab,RAL),同時三位世界級人工智能領域科學家KennethWardChurch、浣軍、熊輝加盟百度研究院。經歷此次大會的升級后,百度研究院由原來的三個實驗室增加為五個實驗室,分別是深度學習實驗室(IDL)、大數據實驗室(BDL)、硅谷人工智能實驗室(SVAIL)、商業智能實驗室(BIL)、機器人與自動駕駛實驗室(RAL)。
來源:網絡
早在去年3月,百度便明確把人工智能作為公司發展戰略,整合AI核心技術,成立AI技術平臺體系(AIG),并任命副總裁王海峰為總負責人,主要負責研發前沿AI技術,幫助百度在AI商業化模式上進行探索。
拓展:
今年3月,創維數碼發布公告稱:百度向創維旗下子公司酷開入資10.1億元人民幣。交易完成后,百度將以11%的比例成為酷開第二大股東。
今年10月,百度與上海寶山宣布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將共建超前智能城市,打造人工智能產業集聚高地。根據備忘錄內容,百度將充分發揮在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無人車、人機交互、區塊鏈、計算機軟硬件、互聯網信息與廣告等領域領先的技術與應用優勢,打造智能城市建設標桿。
來源:網絡
今年11月,百度與楊浦區簽約戰略合作協議,著力打造AI特色產業集聚區。根據協議,雙方將依托長陽創谷打造楊浦AI特色產業集聚區,并發展成為上海市人工智能創新應用示范區,同時助力建設上海楊浦人工智能展示體驗中心,并將通過展示體驗中心為長陽創谷打造首個人工智能體驗式應用場景。
今年12月,百度創始人李彥宏宣布百度組織架構整合:ABC智能云事業部升級為智能云事業群組(ACG),同時承載人工智能ToB業務和云業務;搜索公司及各BG的運維、基礎架構和集團級共享平臺整合至基礎技術體系(TG)。
來源:網絡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