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電商與外賣的迅猛發展,配送行業呈現大幅度增長的趨勢。據官方調查數據顯示,我國快遞服務從12年以來增長了605%,業務量達400.6億件,預計2020年,將突破700億。
在如今快遞配送業務與日俱增的趨勢下,消費者開始對配送速度、服務、及其他個性化服務有了越來越高的要求,而快遞配送行業門檻低、監管及操作等流程都沒有完全規范,因此,這也成為了快遞配送行業的弊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配送機器人應勢而生,給這個行業注入了新的動力。
有數據報告顯示,在2017年配送領域,食物市場達1000億美元,而包裹市場高至3000億美元。預計未來10年里,整個配送將交由配送機器人完成,配送機器人應用前景廣闊。目前,國內多家科技企業已進軍配送機器人領域,并推出基于高精度數據和智能導航的產品,物流行業將迎來一場新的變革。
1、阿里菜鳥的末端配送機器人小G plu
小G plus發展到現在已經是第三代了。2016年初,菜鳥就單獨成立實驗室研發配送機器人,并與2016年9月推出首代小G plus;之后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進行測試,發布尺寸更大的第二代小G plus;而現在的第三代小G plus已經具備在高速行駛,自動避障等實力。
菜鳥的末端配送機器人小G plus在路況復雜的開放道路上,不僅看的懂紅綠燈,會避讓車輛行人,還會應付意外突發情況,比如怎么躲過那些不看信號燈突然躥出來的電動車。
2、京東全場景常態化配送運模式
京東在物流領域與淘寶等電商不同的是,在多年前,劉強東建立了自營物流模式,且在產品運輸上,比其他快遞,更快捷,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用戶體驗。但隨著近幾年人口紅利的下降,京東也開始著手無人配送領域,并實現了全球的首個場景常態化配送運模式。
京東的配送機器人,可以實現自動駕駛、路線規劃、主動換道、車位識別、自主泊車等功能,還可以自動識別躲避障礙物以及辨別紅路燈。
3、蘇寧“臥龍一號”物流機器人
蘇寧的配送機器人,是物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型技術的結合體,被命名為“臥龍一號”,據了解,該機器人能實現電梯交互,可以自動乘坐電梯和叫門,整個過程中不需要人為干預,可以自己尋找目的地,智能避讓人、車或障礙物,其智能程度可以說是相當高了。
4、騰訊微派樓宇送貨機器人
騰訊基于自身在人工智能、云計算、IoT等領域的海量數據存儲及算法的積累,研發出一款人工智能+物聯網的智能配送機器人。
該配送機器人通過激光雷達、立體視覺等傳感器實現360°全方位感知和冗余備份,確保自身安全的同時保證了配送物品及周邊行人的安全;通過多傳感器融合、場景感知、決策規劃等技術,實現了在復雜大場景下自主行走、避障,調度多種物聯設備的綜合服務能力,真正做到在室內復雜環境下的智能通行,實現自主避障,自由行走,適用于酒店、機場、醫院、辦公樓等多種不同場景。
結語:
隨著智慧物流大風的席卷,各企業的智能配送機器人已實現落地化,雖然配送機器人還處于風口浪尖上,但是我國在數據、視覺技術、語音識別等技術上的創新,未來配送機器人的發展將實現常態化的運營。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