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越來越多機器人正式“上崗”,有的幫人搬運貨物,有的擔任警務工作,有的能幫助醫生完成手術,有的能自動清理馬路垃圾......伴隨著全球智能制造的浪潮,以及國家強大的政策和產業培育執行力的支持,這一年中國機器人產業依舊以迅猛之姿快步前行。在此,OFweek機器人網篩選出了年度十大新聞,與您一起回顧2019年中國機器人的波瀾壯闊。
1、機器人企業高管頻繁“大換血”
2019年1月5日,長盈精密董事會公告稱收到公司董事陳苗圃、蔡明及副總經理倪文凱的辭職報告,一下子就流失了三位高管;同月,庫卡首席執行官Till Reuter也宣布提前離職,引發一陣猜想;3月4日,凱爾達機器人宣布安川電機(中國)有限公司原總經理西川清吾現擔任杭州凱爾達機器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4月,ABB董事會及其首席執行官Ulrich Spiesshofer在Twitter上確認辭職,董事會主席Peter Voser成為臨時CEO;6月末7月初,庫卡中國再度爆出首席執行官王江兵離職......
據分析,機器人行業大環境的不景氣、外企在中國市場增速的不達預期以及國內本土企業加速追趕升級等原因,或許是造成高管們離職換血的主要原因。
2、全國首個機器人分撥中心南京啟用
2019年1月22日,菜鳥網絡宣布,全國首個物聯網(IoT)機器人分撥中心在南京啟用。此次在南京啟用的國內首個物聯網機器人分撥中心,主要用于中大件分撥。菜鳥柔性自動化工程師鐘翔介紹,這一系統以IoT技術為核心,應用計算機視覺、多智能體機器人調度技術,實現了大件包裹在整個分撥中心內的全程可控、智能識別以及快速分撥。
據介紹,該機器人分撥系統可以處理超過九成商超類包裹,比傳統人力分撥效率提升1.6倍。同時可以快速部署、搬遷,并根據業務增加分撥流向,便于快速復制,將持續提升全行業的自動化水平。
3、百所高校設立機器人相關專業
2019年3月29日,教育部最新公布2018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全國35所高校獲得首批建設資格,新增人工智能本科專業,專業代碼080717T,學位授予門類工學。此外,還有101所高校獲批“機器人工程專業”。
據了解,截至到2019年7月,哈工大已經開設了國內首個海洋機器人專業,浙江大學、北京大學等多所高校也已經建設AI與機器人的相關專業與學院,并在下半年開啟招生。這些高校的新動態與新發展,將加速我國機器人行業的人才培養發展,進一步強化國內人才培養系統和人才資源儲備,彌補目前產業發展的各種人才問題,助推機器人企業和產業發展邁入高速階段。
4、工業機器人正式“入職”
2019年4月3日,人社部發布通知,正式確認了13個新職業信息,分別是:人工智能工程技術人員、物聯網工程技術人員、物聯網安裝調試員、大數據工程技術人員、云計算工程技術人員、數字化管理師、建筑信息模型技術員、電子競技員、電子競技運營師、無人機駕駛員、農業經理人、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員、工業機器人系統運維員。
近年來,我國機器人領域發展十分迅速。據市場調研機構發布的報告顯示,我國工業機器人市場處于高速增長期,據預測,2022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到50.6億美元。在這一背景下,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員、工業機器人系統運維員作為一項新的職業,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
5、英特爾中國研究院發布《機器人4.0白皮書》
2019年6月27日至29日,2019國際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創新生態大會在南京召開。大會上,英特爾中國研究院院長宋繼強博士與生態合作伙伴:達闥科技、新松機器人、科沃斯商用機器人的專家們聯合發布了《機器人4.0白皮書》。
白皮書定義了機器人4.0時代云-邊-端融合的機器人系統和架構,介紹了機器人4.0核心技術、云端大腦和安全專網的實踐、邊緣智能支持多機器人協作的實際應用,以及服務機器人的場景認知、進化和思考。
同時,白皮書針對當前機器人產業現狀和發展瓶頸,提出構建云邊端一體化的協同計算平臺,并在此平臺上支持機器人提高持續學習和協同學習的能力,實現基于個性化知識圖譜和場景自適應的融合,通過協同創新實現機器人產業的規模化。
6、中國首批機器人交警上崗
8月7日,“機器人交警”在河北邯鄲正式“上崗”,這是由邯鄲市公安局主導研發、經過公安部認證并列裝的交管人工智能機器人。
據介紹,此次列裝的“機器人交警”共有三款,分為道路巡邏“機器人交警”、車管咨詢“機器人交警”、事故警戒“機器人交警”。這些“機器人交警”具備自主感知、自主行走、自主識別等能力,能夠實現全天候、全方位、全智能自動化執勤,具備協助交警進行車輛違停抓拍、停靠超時抓拍、交通指揮、人車識別、證件核驗、語音交互等功能。
7、全球首個5G無人駕駛環衛機器人編隊亮相
8月26日,在實現5G網絡覆蓋的長沙岳麓山5G大學城,全球首個5G無人駕駛環衛機器人編隊亮相,列隊迎接新學期、新學生。
機器人編隊成員本領各異,包括5G無人駕駛環衛清拾機器人 、5G無人駕駛環衛保潔機器人、5G無人駕駛道路清掃機器人、5G無人駕駛路面清洗機器人、5G無人駕駛垃圾收運機器人、5G無人駕駛清掃沖洗一體式環衛機器人等。
據悉,5G無人駕駛環衛機器人編隊基于5G+環衛機器人AI系統,在保證安全性的同時,具備了較好的信息響應與數據交互能力、集群協同效率和作業能效。
8、首例5G遠程機器人手術完成
2019年9月7日,青島大學附屬醫院副院長牛海濤教授帶領團隊借助國內最新智能醫療感知交互技術,以及中國聯通與華為公司聯合提供的兩地5G網絡,通過威高集團自主原研的“妙手”三臂醫療機器人系統,與遠在3000公里外的貴州省安順市西秀區人民醫院實驗室成功連線,順利完成國內跨距最大的遠程實驗動物微創手術,同時也是全球首例基于5G網絡環境下的超遠程自主原研機器人手術。
9、北京征集9類機器人用于冬奧會
2019年9月24日,一場為兩年后北京冬奧會量身打造的機器人“招聘會”——2019年北京冬奧服務型機器人創新產品測評比選大賽舉行,面向全北京市征集可應用于冬奧會9大場景的服務型機器人產品,包括公寓入住、頒獎、客房服務、器械運送、安防巡檢等。此次征集的申報截止時間為今年10月25日18時前。測評比選過程中,機器人將面臨實景化的驗證。
10、《北京市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行動方案(2019-2022)》正式發布
2019年12月18日,北京市經信局對外發布了《北京市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行動方案(2019-2022年)》(簡稱《行動方案》)。《行動方案》提出,將培育發展醫療健康、特種、協作、倉儲物流機器人等重點產業方向,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機器人產業創新策源地和應用示范高地,到2022年全市機器人產業收入超過120億元。
自2017年以來,北京市推動人工智能發展的政策相繼出臺,中關村就通過開展人工智能政策先行先試,提出對AI領軍企業實行“一企一策”政策,鼓勵與硅谷等國際機構開展合作等,向著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人工智能創新中心不斷邁進。此次《行動方案》的頒布,將進一步推動中關村的發展,為駐扎在中關村的人工智能企業帶來更多政策優勢。
總結
今時今日,機器人正在慢慢走進人們的生活。經歷了漫長的沉淀期之后,機器人的應用逐漸走向成熟。伴隨著國家政策的強力支持、巨頭公司的深入布局以及創業公司的興起,機器人在2019年煥發出了新的光彩。
2020年,智能制造依然是全球制造業轉型的主要方向,5G的正式商用也給機器人技術帶來了新的可能,中國機器人產業一定要繼續抓緊發展機遇,才能走得更遠。
關鍵詞: 機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