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鐵在創新中發展,在提升中走向世界。你們現在看到的就是我們自主研發的核心產品——超細晶強化型銅鎂合金接觸線,它完全可以勝任400公里時速的高速鐵路……”4月24日,中國鐵建電氣化局集團公司副經理孟憲浩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信心十足地說。
研發核心產品,實現高速鐵路接觸網相關技術自主可控,憑借性能和價格優勢,中國鐵建電氣化局集團康遠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康遠新材料)在“一帶一路”沿線高鐵項目中屢屢中標,用高鐵“生命線”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力量。
高鐵“生命線”,開發技術難度大
高速鐵路接觸網,是高鐵的“生命線”。假如產品的導電性、抗拉強度等,達不到要求,將直接影響高鐵的速度與安全,給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帶來重大的損失。
中國鐵建電氣化局集團軌道交通器材公司(以下簡稱軌道交通器材公司)副總工程師、研發中心主任李東升告訴記者,接觸網是由接觸線和接觸網零部件搭建起來的,大大小小所有零件加一起,有300多種。當時,我國在高速鐵路接觸網上,既缺乏開發經驗,也沒有國外完整的技術資料。保障高鐵運行安全,必須解決接觸網產品多方面的技術難題。面對國外技術封鎖,電氣化局集團鼓勵企業立足走自主創新路子。
10年來,康遠新材料引進高端人才、引進世界一流設備、引進國際先進的技術裝備,建立開放合作的科研新機制,加速研發導電性好、抗拉強度大的接觸線。
“我們經過幾年的不懈努力,成功研制出高鐵接觸線。以前300公里以上高速鐵路的接觸線和承力索市場,一直被德國企業壟斷。現在,我們不僅能生產出高性能產品,還把加工費降低到每噸3萬元,每噸比德國企業低了5萬元,打破了國外技術和價格壟斷。”康遠新材料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黃祖成說。
對于高鐵接觸網來說,接觸線僅僅是一根承導線。要讓高鐵跑得快,跑得安全,還必須要解決一系列技術難題。集團組成由上下游生產企業技術人員參與的聯合攻關組,通過對零部件結構和工藝進行優化,進一步提升疲勞性能和可靠性;采用新型防腐表面處理工藝,提升了零部件在強腐蝕地區的服役壽命。同時,通過接觸網運行狀態監測技術研究,可對零部件運行狀態進行實時動態監測,實現故障實時預警。
近年來,康遠新材料和軌道交通器材公司通過對技術、材料、工藝等不斷優化,研發出新一代高速鐵路接觸網產品,把產品導電能力和抗壓能力提高到10%—15%。同時,集團在其他高鐵關鍵零部件上同步進行突破,全面替代國外進口產品。
技術不斷優化,快速進軍國外市場
康遠新材料原是江陰市的一家民營企業,2009年,原公司在困境中與中國鐵建電氣化局集團有限公司簽訂了全面戰略合作伙伴協議,共同正式組建中國鐵建電氣化局集團康遠新材料有限公司。憑借過硬的產品,如今的康遠新材料已成為中國高鐵接觸網建設行業的“領軍者”,獲得了歐盟通行證——國際電工CE認證,先后參與了京九線、蘭新線等鐵路建設,在“一帶一路”沿線高鐵項目中屢屢中標。
4月20日在西安曲江國際會展中心舉行的第三屆陜西“一帶一路”科技創新創業博覽會上,康遠新材料推出的核心產品——超細晶強化型銅鎂合金接觸線,以及軌道交通器材公司智能高鐵及智慧城市軌道交通接觸網零部件產品,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國的采購商。
2014年,康遠新材料和軌道交通器材公司就為東非第一條跨國標準軌連接埃塞俄比亞和吉布提兩國首都的亞的斯亞貝巴—吉布提鐵路(亞吉鐵路),供應500公里的接觸網線材及零部件等產品。2016年10月5日正式建成通車,為當地旅客出行和貨物運輸提供了極大便利,為實現“一帶一路”互聯互通打下了堅實基礎,被當地人譽為“運輸生命線”。
今年1月,康遠新材料及軌道交通器材公司聯合體還中標承擔著東南歐與歐洲其他地區快速聯通功能的“一帶一路”旗艦項目匈塞鐵路的接觸網器材及線材供應。目前,正在陸續供應260條公里的接觸網線材及零部件產品。
“目前,我們正在打開印度、伊朗、比利時等國家市場,要將眾多高品質、高科技、高附加值的高鐵接觸網、城市軌道交通產品,推向世界。”孟憲浩說。(過國忠 陳林華 時海洋)
關鍵詞: 高鐵“生命線”技術